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做好小麦播种期及苗期病虫草害防治,能有效控制小麦多种病虫为害,也是
保证小麦苗全、苗壮,夺取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措施。根据我县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小麦播种期主要防治对象为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吸浆虫,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叶枯病
等土传、种传病害及麦田杂草。
一、小麦播种期及冬前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从挖土调查结果看,今年我县农田地下害虫虫口密度较前几年下降。县植保站和测报点8月中旬对玉米、
花生、大豆、棉花四种主要作物田共挖土79m2,总虫数187头,蛴螬、蝼蛄、金针虫分别占70.1%、8.6%、
21.4%,平均每亩1578.8头,分别较2006年、2005年减53.2%、62.7%。其中蛴螬平均每亩1106头,分别较
2006年、2005年减60.6%、69.3%;蝼蛄平均每亩135.1头,较2006年增19.3%,较2005年减2.8%;金针虫平
均每亩337.7头,分别较2006年、2005年减25.4%、31.5%。蛴螬、蝼蛄、金针虫最高亩密度分别为3335头
、400.2头、1111.7头。在四种不同作物茬口中,花生田蛴螬虫口密度最大,其次为玉米、大豆、棉花田
,平均每亩虫量分别为1619.9头、1048.1头、958.8头、762.3头;大豆田蝼蛄虫口密度最大,其次为玉米
、花生、棉花田,平均每亩虫量分别为166.8头、158.8头、127.0头、95.3头;玉米田金针虫虫口密度最
大,其次为棉花、大豆、花生田,平均每亩虫量分别为444.7头、381.1头、333.5头、190.6头。蛴螬、蝼
蛄、金针虫达防治指标田块占调查田块分别为52.6%、57.9%、5.3%。小麦吸浆虫在我县发生和危害呈加重
趋势,近年来每年都有因吸浆虫危害而严重减产的典型;县植保站和测报点8月下旬在白道口镇李营村发
生区挖土调查15样方(10×10×20cm),其中有虫10样方,占66.7%,有虫样方平均2.4头,最多1样方5头
。另外,小麦全蚀病在我县枣村乡、小铺乡已发生,小麦纹枯病、叶枯病等土传和种传病害在我县也连年
严重发生,土壤中菌源量大,麦种带菌率高,播前必须进行药剂拌种;麦田杂草在小麦播种后墒情好的情
况下,杂草萌发出土盛期一般在播种后15~20天,出土率在95%以上,此时杂草草龄小,抗药性弱,喷药
防效好,对后茬安全,是防除麦田杂草的最佳时期。
二、防治指标
蛴螬1000头/亩;金针虫1000头/亩;蝼蛄100头/亩;小麦吸浆虫2头/样方;杂草50株/平方米。
三、防治建议
针对今年小麦播种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建议各乡镇政府及广大干群要切实加强播种期病虫害防治工作,认
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因地制宜,因病虫而异,分类指导,综合防治。
㈠加强农业防治
选择抗、耐病虫小麦良种,注意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单一品种种植;秋耕时做到深耕细耙,精细整地,开
展人工捕杀地下害虫,并彻底清除作物残茬和田边杂草,减少病虫基数;施用经高温堆沤、充分腐熟的有
机肥,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水平和气候条件,在适播期内做到精量、足
墒下种,促进麦苗早发,培育壮苗,提高小麦自身抗逆能力。
㈡强化化学防治
⒈土壤处理:对地下害虫和小麦吸浆虫并重或单独重发区,要进行药剂土壤处理,亩用3%宜农杀或3%地害
清颗粒剂2~2.5公斤,也可用4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公斤,加水1~2公斤,拌细土25公斤
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对小麦全蚀病严重发生田还要亩用50%多菌灵或70%甲
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2.5公斤撒施,病区施药量可适量增加。病虫混发田用上述两种药剂混合使用。
⒉药剂拌种:对全县所有麦田,在小麦播种前均要进行药剂拌种。播种前采用杀虫、杀菌剂混合拌种或种
衣剂包衣,杀虫剂可选甲基异柳磷、辛硫磷等;杀菌剂可选立克秀、适乐时、敌萎丹、全蚀净等。任选一
种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拌种。对非包衣种子进行人工药剂拌种,方法是:用优质的种衣剂进行拌种或用
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毫升或40%辛硫磷乳油20毫升,加2%立克秀10~15毫升或2.5%适乐时20毫升,兑水
0.5~1公斤,拌麦种10公斤,拌后堆闷1~3小时,待药液全部吸收后播种,可有效预防小麦全蚀病、纹枯
病、叶枯病等土传、种传病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7-9-21/215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