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小麦主产区苗情及春季管理技术参考


目前,雨水已过,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返青,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拔节,西南麦区小麦已进入拔节后期,小麦生产进入了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促弱苗转壮苗、控旺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调节小麦群体合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今年春季麦田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控旺促壮、防冻防倒,抗旱保墒、肥水管理,调节群体合理发展,夺取小麦丰收。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小麦主产区播期适宜,气温较高,小麦发苗较快,分蘖增多,群体充足。目前,一、二类苗占80%左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奠定了今年小麦丰产的群体基础。此外,农民生产积极性较高,肥料投入增加。目前,大部分麦田叶色正常,脱肥发黄麦田面积较少。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去年麦播以来,气温偏高,麦苗早发快长,小麦旺长;部分地区播量偏大,群体偏大;黄淮海北部及西北麦区旱情持续发展,影响小麦生长;小麦主产区条锈病、蚜虫等病虫越冬基数较高,田间杂草较为普遍。

  一、黄淮海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1、旺长麦田的管理

  旺长麦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播期偏早的麦田,小麦生育进程较快,植株较高,叶片较长,小麦可能提早拔节,抗寒性降低,易受春季“倒春寒”的危害。第二类是播期适宜、播量偏大的麦田,植株密集,群体偏大,如不控制,会造成拔节期间田间郁蔽、光照不良,导致生长后期倒伏减产。对这两种旺长麦田,春季应先控后促、控促结合,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适时镇压。在小麦返青期和起身期镇压,能控制地上部生长和过多分蘖的发生,在早春气温偏高的情况下,还能抑制小麦生育进程过快,避免过早进入拔节期,是控旺转壮的重要措施。镇压要在上午10时以后无霜时开始,注意有霜冻麦田不压,以免损伤麦苗;盐碱涝洼地麦田不压,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土壤通气;已拔节麦田不压,以免折断节间,造成穗数不足。具体方法是用机动三轮车、小型拖拉机或耕牛牵引石磙、铁制镇压器或闲置汽油桶(装适量水)等对旺长麦田(尤其是旋耕的旺长麦田)进行镇压。通过压实土壤、增温保墒、促进发根、控制旺苗转壮苗,预防“倒春寒”和后期倒伏。没有机械的地方也可采用人工踏压的办法。

  二是及时化控。对于旺苗麦田,在小麦起身期喷施壮丰安、麦业丰等,可有效缩短基部第一节间的伸长,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长后期倒伏。

  三是肥水管理。对于播种期偏早形成的旺长麦田,年前植株营养体生长过旺,消耗过大,叶片薄而长,抗寒力差,春季易由旺转弱。如果这类麦田早春每亩总茎数在80万左右,没有明显脱肥发黄现象,可以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对于适时播种因播种量偏大形成的旺长麦田,长势旺盛,春季应适当蹲苗控制,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应在起身后期至拔节初期施肥浇水。对于麦苗脱肥发黄转弱的麦田,由于麦苗冬前旺长,消耗土壤养分较多,应在返青期追施部分化肥并浇水,促进苗情转化;如果返青期墒情适宜,也可开沟追肥不浇水,待拔节期再追肥浇水。

  2、壮苗麦田的管理

  一是早春镇压、划锄,保墒增温通气,促使麦苗早发。春季镇压可压碎坷垃,破除板结,弥封裂缝,沉实表土,使土壤与根系密接,有利于养分水分的吸收利用,减少水分蒸发。划锄可以保墒、增温、除草,因此对各类麦田都有促根壮蘖的效果。

  二是起身期或拔节期追肥浇水。群体适宜的壮苗,春季第一肥水过早会促使群体偏大,后期早衰,对这类麦田实施氮肥后移,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延长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高值持续期,提高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对于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群体适宜的一类苗,要在小麦拔节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对于地力水平一般,群体偏小的二类苗,要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

  3、晚播弱苗的管理

  一是及早划锄,保墒增温,促苗早发。二是适时追肥浇水。如果墒情差、群体不足,应在返青期追肥浇水,促进春季分蘖增生,增加亩穗数。对于播种时已增加播量、群体适宜,只是叶片数少、根系发育差的晚播弱苗,根据地力水平、群体大小及发展趋势,在返青后期或起身期追肥浇水。如果墒情好,晚茬麦应避免早春浇水,以免因浇水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而延缓麦苗生长发育,而应在小麦返青期趁墒开沟追施部分氮素化肥,以促进分蘖增生,适当扩大群体,为保证亩穗数充足奠定基础;第二次在拔节期,肥水齐下,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小麦 群体 分蘖 镇压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