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当前甘肃小麦条锈病发生防治情况及防治对策


一、发生概况
  截止4月20日,我省小麦条锈病共发生355.7万亩,其中:陇南91.2万亩,天水118.8万亩,平凉89.3万亩,庆阳50.4万亩,定西6万亩。发生县数共计35个,较上周增加4个。具体发病情况是:陇南白龙江、白水江沿岸川坝河谷区病田率95%,普遍率15%,严重度10%;观测圃平均普遍率81.1%,严重度25%(小麦生育期为扬花灌浆期);徽成盆地平均普遍率0.75%,严重度10%(小麦生育期为抽穗扬花期);西汉水流域平均病田率63%,发病田普遍率1.6%(小麦生育期为抽穗期)。天水平均病田率59.2%,普遍率1.2%,严重度5-20-80%(小麦生育期为拔节期)。平凉平均病田率21%,发病田普遍率1.8%,严重度5-15-40%(小麦生育期为拔节孕穗期)。庆阳平均病田率10%,发病田普遍率0.2%,严重度5-15-40%(小麦生育期为起身至拔节期)。总体来看:各地发生期较上年均提早7-15天,发病程度和发生面积均高于上年同期。
  二、防治进展
  截止4月20日,我省小麦条锈病共防治183.5万亩次,其中陇南88.2万亩次(31万亩的早发病田防治了2次),天水53万亩次,平凉36.6万亩次,庆阳5万亩次,定西0.7万亩次。主要做法是:
   1、制定防治预案,及早安排防治计划
   3月初,省站制定下发了“小麦条锈病防治预案”,提出了防治策略、防治目标、防治技术、防治任务和防治步骤。各地根据预案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全省上下对如何开展防锈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数。
   2、加强病情监测,为防治提供信息
   2月底,条锈病发生区的技术部门就开始了5天一查,10天一报的病情监测制度,3月中旬以来,全省将监测时间统一定为5天一查,7天一报,进一步加大了监测力度。由于各地情报传递及时,为防治提供了准确信息。
   3、及时下拨防锈物资,保证早发、重发病区开展防治
   2004年,农业部下达我省防锈专项资金700万元,我省利用其中600万元通过政府采购,购置了4000架机动喷雾器和近200吨防锈农药,于今年3月20日前下发到了51个条锈病发生重点县,有利地支持了早发、重发病区条锈病的防治。另100万元下拨到了9个条锈病重点示范区,为搞好今年条锈病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召开各种会议,安排部署防锈工作
  一是在年初的全省农业工作会上,省农牧厅就做好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部署,要求各地要早行动、早安排部署,加强领导,制定防治预案,加强病情监测,加大组织宣传和防治力度。要靠实责任,抓任务、经费、物资、技术措施落实,遏制条锈病暴发流行。二是省植保植检站在3月上旬召开的全省植保植检工作会议上对病情监测、防治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示范防治等工作又进行了具体的安排。三是4月12-14日,省农牧厅在天水召开了全省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会,会上农牧厅副厅长尚勋武对后期条锈病防治做了重要指示。
   5、狠抓早期防治工作
   3月中旬,我省派出工作组,深入天水、陇南等地进行防治指导、督查工作。天水、陇南已下发了具体的防治方案,从病情监测、技术培训、物资准备、各阶段防治等进行了具体的部署。陇南市于3月中旬在武都区召开了防治现场会,继续坚持“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原则,较好地开展了“打点保面,打南保北”工作。
   6、发挥机防专业队作用,对高半山重病田开展统防统治
  针对我省条锈病重发地特殊的地势,陇南、天水两市锈病重发县,及早组建了机防专业队,统一配发粉锈宁等防锈农药,对高半山重病田、贫困户农田开展了统防统治,较好地控制了病情的扩散、传播。
   7、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使锈病防治技术家喻户晓
   3月中旬以来,省、市两级技术部门,针对条锈病发生动态、防治技术等,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板报等媒体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并印发了8万份小册子和科技明白纸,利用科技下乡、集市活动等发放给广大农户。同时,锈病早发区还利用现场会等对广大农户进行锈病防治技术的现场培训,使防锈技术普及到了千家万户。
   8、发挥示范区优势,以典型示范防治带动面上防治工作的开展
   2004年,我省在9个条锈病重点县建立了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两年来,示范区重点开展了药剂拌种、以作物结构调整为主的生态控制、退耕还林、关键期统防统治等工作,对减轻当地病情,控制菌源传播,降低发病程度发挥了重大作用。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条锈病 小麦 拔节期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