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桔梗主要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DC.〕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也叫铃铛花、白药、土人参等,以根入药,除药用外,还可以用于酿酒、菜食及作为观赏花卉栽培。淄博市种植面积4.6万余亩,是全国最大的桔梗种植基地之一。桔梗病虫害是严重危害桔梗高产优质的主要灾害。2003年始,我们与山东鼎立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桔梗GAP种植技术研究,对桔梗病虫害尤其病害在我市发生、危害情况、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试验了综合防治措施,并对其无害化控制技术进行了示范推广,提高了桔梗的产量与质量。
   1.桔梗叶部病害及发生规律
   1.1 轮纹病
   1.1.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10毫米,灰褐色至暗褐色,具同心轮纹,多个病斑愈合后使病部扩大呈不规则形,或因干缩扭曲有三角形的突出部分,并长出许多黑色小粒,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病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影响产量。
   1.1.2病原菌 半知菌亚门壳二孢属真菌(Ascochyta.sp)。
   1.1.3发生规律 病菌以病叶组织内的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斑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生长期新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不断引起再侵染,扩大为害。6月下旬开始发生,7~8月发病严重。
   1.2斑枯病
   1.2.1症状 叶部病害,病部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5毫米,灰白色,或受叶脉限制成不规则形,后期病斑灰褐色并密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引起叶片枯死。
   1.2.2病原菌 为桔梗多隔壳针孢(Septiria platycodonis Sdy.),属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真菌。
   2.3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组织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根芽、残茎上越冬;次年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新形成的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又不断因其再侵染。偏施氮肥造成倒伏后发病严重,导致叶片干枯;栽植密度大,多雨潮湿时发病重。
   1.3 炭疽病
   1.3.1症状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蔓延至茎、枝、表皮粗糙,黑褐色,后期病斑收缩凹陷,多雨高湿条件下病斑呈水渍状,后期植株茎叶枯萎。
   1.3.2病原菌 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菌属真菌(Colletotrichum sp.)。
   1.3.3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降雨后,释放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桔梗生长期病斑产生大量新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不断进行多次再侵染,导致田间病害流行。高温、多雨和露雾较大的天气条件、粗放管理和生长不良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果防治不力,常导致叶片大量枯死。一般5~6月份开始发生。
   2.桔梗主要根病种类及发生规律
   2.1立枯病:
   2.1.1症状:主要危害根部,造成根部腐烂,严重时造成大量死苗,影响移栽后田间的保苗。最初病根表皮变红,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至紫褐色。根皮上密布网状红褐色菌丝,最后根部腐烂只剩下空壳,地上茎枯萎,造成严重减产。
   2.1.2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立枯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2.1.3发病规律:常发生在移栽后幼苗生长阶段,特别是雨季田间积水时发生较重。
   2.2.枯萎病: 
   2.2.1症状:为害全株,严重发病地块发病率达90%以上,发病初期,茎基部变褐色,成干腐状态,逐渐向茎上部扩展蔓延,最后全株感病枯萎。
   2.2.2病原菌:桔梗枯萎病病原菌为镰刀菌属(Fusarium),主要为半知菌纲丛梗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的腐皮镰刀菌。
   2.2.3发病规律:一般多在6月份开始发生,7~8月份严重。在高温多湿条件下,茎基部表面产生粉白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最后导致全株枯萎死亡。
   2.3根腐病:
   2.3.1症状:初期根部局部呈黄褐色,随后根部大部腐烂,地上部分枯萎,最终全株枯死。
   2.3.2病原菌:是由真菌中半知菌类镰刀菌(Eusarium sp.)引起的一种根部病害。
   2.3.3发病规律: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或根带病传播,6~8月,潮湿积水田块发病严重。地下害虫危害后易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25℃左右.
   2.4紫纹羽病菌:
   2.4.1症状 先在须根部发病,再延至主根;病部初呈黄白色,可见白色菌索,后变紫褐色,病部由外向内腐烂,破裂时流出糜渣。地上病株自下向上逐渐发黄枯萎,最后死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桔梗 腐烂 半知菌 传播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