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SRI),是1983年起源于马达加斯加的一种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法。其关键技术是“小苗早栽、单本稀植、湿润灌溉、增施有机肥、控制草害”。我局从2002年开始组织全省开展SRI研究示范工作,取得明显增产增收效果。目前,SRI已成为我省单季晚稻生产重点示范应用技术。
一、SRI的基本观点和含义
1、SRI的基本观点 SRI认为,“水稻植株是具有巨大生长潜能的生物体,如果我们给水稻植株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就能挖掘出这种生长潜能。通过改变对水稻植株、土壤、灌溉用水的管理,水稻植株会变得更高产。”如:杂交籼稻两优培九在我省作单季晚稻栽培,在移栽秧龄6叶以上,栽插密度每亩1.5万丛的条件下,单株成穗为10~13个;而在移栽秧龄3.5叶以内,栽插密度每亩0.6~1.0万丛的条件下,单株成穗可达16~25个;栽插密度每亩0.4万丛,并在良好的肥水管理条件下,单株成穗可达45个。又如,一些杂交籼稻高产组合在我省作高产攻关最高产量为每亩700公斤左右,而在云南省永胜县桃源乡土质和气候条件优良的局部区域作高产攻关,亩产可高达1200公斤。说明生长环境条件越好,水稻的生长潜能发挥得越好,其产量也就越高。
SRI的中另一个基本观点是:“为使稻株产量更高,每株必须有更多的分蘖和更多的有效穗;每个有效穗有更多的籽粒;籽粒更大。”“为了使地上部分生长良好,地下部分必须要有强大的根系。”SRI主要以“强根促蘖”充分挖掘稻株个体的生长潜能来获得高产。
2、SRI的基本含义
根据水稻生长特性,通过强化技术措施,强化稻株个体生长环境,达到“强根促蘖”,充分挖掘(或强化)个体生产潜力,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目的。
二、SRI的应用效果
根据我省三年试验与示范结果,SRI的在单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或应用价值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个体生长势旺,增产潜力大。研究表明,SRI植株地下部发根力强,地上部分蘖优势明显,单株最高分蘖数和成穗数成倍增加,穗粒结构平衡协调,穗型大,主要靠充分挖掘个体生产力潜能获得增产,是一种超高产栽培技术。生长优势突出表现在: (1)分蘖优势。分蘖发生早而快;分蘖数多,穗数充足。据考查,SRI单株最高分蘖数25~45个,单株成穗数15~23个,均比CK(对照:常规栽培)增加50~100%。 (2)根系优势。根系分布深广、白根多、根量大,肥水吸收能力强。据台州市农科院在成熟期考查,SRI的稻苗单株根系干重11.25g,比CK的6.79g增加65.7%,每亩根干重达108.9㎏,比CK的81.5㎏增加33.6%。 (3)大穗优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均比CK增多,每穗总粒和实粒数增加。穗粒结构协调,穗部性状优化是SRI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 此外,个体生长优势还表现为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功能叶寿命延长;生物学产量高,经济系数大等。 (4)产量优势。据2003年14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SRI平均亩产623.0㎏,比CK平均增产66.6㎏,增产率为11.7%。另据统计,9个点249亩SRI中心示范田平均单产646㎏;13块14.1亩SRI高产攻关田平均单产691.1㎏。 2004年20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SRI平均亩产606.8㎏,比CK平均增产57.9㎏,增产率为10.5%。另据统计,9个点724亩SRI中心示范田平均单产641㎏;20块27.3亩SRI高产攻关田平均单产678.4㎏。
2、节省成本,经济效益高。SRI采用小苗移植能降低育秧成本;单本稀植能较大幅度减少用种量和移栽用工;以露田为主的灌溉方式是一种节水栽培;植株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强也有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因此,SRI在获得增产增收的同时,还能降低能耗,节省成本。据2003年5组大区对比试验成本和效益的核算与分析结果,SRI区平均亩产637.94㎏,平均每亩产值846.64元,扣除生产成本409.14元,平均每亩纯收益437.48元,比CK增加143.42元,增48.8%。SRI增加效益的因素,一是增产增效,这是主要因素,占88%;二是省工,平均每亩节省育秧和移栽用工1.4个;三是省种,平均比CK节省种子费用25%左右;四是节省灌溉费用30%以上。
3、环境友好,生态效益高。SRI减少灌溉用水和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稻田通透性和土壤含氧量,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使土壤地力得到活化;同时大大降低水稻耗水量,节省水资源。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都是促进米质改良的有效措施,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因此SRI有利于促进无公害稻米生产、绿色农产品生产和有机农业的发展,符合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要求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5-10-15/21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