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甘肃新农合补偿高于全国水平 农民生病有了“护身符”


  王军军给记者算了笔账:住院总共花费2万多元,合报销了1.4万元,大病救治报销了4000多元,一次手术下来自己才花了2000多元。

  采访时,王军军动情地说,合给他们一家带来的是希望。

  “接生婆”成消失的职业

  30年前,在很多农村地区,妇女生孩子

  都要请“接生婆”。那时,“接生婆”是一个很吃香的职业,每接生一个婴儿,不仅能吃上一顿好饭,还会受到婴儿全家的感激。但是,绝大多数“接生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凭经验接生。2004年我省孕产妇死亡绝对数为197例,死亡率为79.47/10万(其中城市51/10万,农村为 91.71/10万),仅低于云南、青海、贵州3省,在全国列第四位。孕产妇死亡率高低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我省孕产妇死亡率高主要原因是经济欠发达。在 2004年死亡的197例孕产妇中,91.1%的人本来可以避免死亡,不可避免死亡的只占8.9%。这些死亡中,有80%的人死在家中或送往医院途中,而且以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低收入特困家庭为主。

  为了缓解这种状况,我省出台政策,在“降消”项目中给每位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补助400元,其中的100元必须用于指定用途:50元要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另50元要用于村级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如今,随着政策出台,“接生婆”这个古老的职业几乎消失。今年,据甘肃省妇幼卫生工作视频会通报,我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82.77/10万下降到2010年的33.23/10万,这一数据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据省卫生厅副厅长郭玉芬介绍, “十一五”时期,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82.77/10万下降到2010年的33.23/10万,降幅为60.94%,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5年的19.78%。和24.07%。分别下降到2010年的10%。和11.35%。,降幅分别为49.44%和 52.85%,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2005年的67.93%提高到了2010年的93.56%,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从2005年的 70.27%提高到了2010年的86.7%。

  “现在我们村根本请不上‘接生婆’,再说也没人在家生孩子了,大家都去乡上的医院生,生孩子的费用政府还给补助400元钱呢!我们家这两个孩子都是去医院生的,花不了多少钱,生孩子的这些钱对于现在的农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主要为了安全,十月怀胎不容易,万一要是问题出在生产上就划不来了。”陇南市西和县的李桂花这样说到。

  我省合补偿比例高于全国水平

  “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死见阎王。”这句顺口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几年前我国农民面对疾病的无奈。

  “无病定期查,感冒把药拿;大病不用怕,合作医疗来救驾。”——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广以来,农村又传开了另一段顺口溜。一张小小的合证维系着多少农民的健康大问题。记者通过倾听农民的切身经历,感受到了合政策的魅力所在,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变化。而我省也在不断完善合政策,让农民健康的“护身符”贴百姓更近,更亲……

  2003年,甘肃省开始在山丹等5县启动合试点,从此甘肃省合开始了9年疾行:2005年,试点扩大至14个县区;2006年,试点进一步扩大为40个县区;2007年,合向全覆盖推进,到了2008年,实现全覆盖。目前,已经有1917.44万农业人口参合,参合率达到 96.6%。

  9年来,合的筹资水平在逐年递增,2003年筹资总额30元,其中农民自筹10元,中央财政补助10元,省市县财政补助10元;2005年筹资总额50元,其中农民自筹10元,中央财政补助20元,省财政补助15元,市县财政补助5元;2008年筹资总额90元,农民自筹10元,中央财政补助40元,省财政补助30元,市县财政补助10元;到了2010年,筹资总额增加到了150元,农民自筹30元,中央财政补助60元,省财政补助50元,市县财政补助10元。

  与此同时,合的受益面也在逐步扩大,根据甘肃省合管理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2003年至2009年,合只报销住院费用;2009年开始试点门诊统筹,到了2010年,当门诊统筹全覆盖后,全省服务人次高达2300万。

  记者从甘肃省卫生厅合管理中心了解到,目前,甘肃的实际补偿比为50.62%,这个数据比全国平均值高出近9个百分点。对甘肃而言,合能够达到目前的水平着实不易。2003年农民筹资水平是10元,2010年时增加了20元,而政府补助从当初的20元已经增加到了120元。2008年全省筹资总额为16.8亿元,到了2011年筹资总额则接近45亿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上限 农民人均纯收入 拖拉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