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甘肃农民健康现状调查


生活富了健康“穷”了

甘肃农民健康现状调查

本报记者 庄俊康 王耀 通讯员 曹应森

如今,农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疾病却增多了。来自省疾控中心的调查显示,近年来,我省农村居民杂粮、薯类消费急剧下降,肉、蛋、豆等优质蛋白和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较少,导致营养过剩呈上升趋势,由此引发的慢性病也呈明显上升趋势。

要预防农村居民出现的疾病,健康教育很关键。今年,我省已将健康教育纳入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慢性病向富贵病转变

定西市巉口镇农民杨杰以前身体一直很好,他在当地临街开了一家饭馆,生意很红火。然而,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时,病魔却悄然来临。

2008年9月的一天晚上,杨杰和几个朋友喝了一场酒。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发现身体不适,头晕、浑身无力,嘴巴不听使唤并歪向一边,手扶住墙才能走路。随后,他前往镇卫生院检查。

巉口镇卫生院大夫诊断为突发性脑溢血,提出赶紧送往定西市二院治疗。好在巉口镇距定西市区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到了后定西市二院立即展开了抢救。大夫说,如果迟来半个小时,杨杰就会有生命危险。

如今杨杰的病情虽有所好转,但他告诉记者,半个身体明显感觉没有以前灵活了。

已从事基层医疗30多年的陇西县巩昌镇卫生院院长王富民告诉记者,如今在农村,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妇科病等疾病不断增加。

定西市二院副院长张彦峰介绍说,以前农村常见病是气管炎、肺气肿、肠梗阻等,如今慢慢转向了心脑血管以及胃病,癌症也在增多。该院今年7月份病普统计显示,高血压、心脏病位列前十。

2008年起,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按病例数计算,调查地区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20%,其中城市28.3%、农村l7.l%。与2003年相比,患病率增加4.9个百分点,农村增加比例略高于城市。

总体上来看,农村疾病已由以前的急性病向慢性病转变, 慢性病向富贵病转变。

吃的好了 疾病来了

“现在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疾病却增多了。”天水农村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以前农民生活比较艰苦,以吃杂粮为主,如今随着生活的改善,粗粮渐渐淡出了人们的餐桌,取而代之的是白面等细粮。部分农村农民在改善伙食时,还以高脂肪的大肉为主,炒菜时也习惯用大肉油,导致农民摄入的油脂太多。

省疾控中心2004年至2007年我省l5岁—69岁人群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显示,城乡居民米、面和其他谷类的消费量逐渐减少;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杂粮、薯类消费急剧下降,肉、蛋、豆等优质蛋白和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较少。

而相关慢性病的调查显示,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并存,营养不良患病率居高不下,营养过剩呈上升趋势,营养相关慢性病也呈明显上升趋势。

有关专家指出,营养过剩直接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出现,而这些病初期没有什么症状,往往得不到农民的重视。即使在中期,医院里查出来后,农民也是治疗一段时间,病情有所好转后就放弃治疗,等发展到中后期,出现并发症,好多人生活不能自理。家里有这样一个病人,往往会拖垮一个家庭。

与此同时,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交通工具的改善,农民的体力劳动也在减少。运动量减少了,患病的几率也就有所上升。

“另外,癌症的增多与现在农民生活压力大有很大的关系”。张彦峰认为,现在农民面对养老、孩子教育、打工挣钱等,生活压力比较大,加之抽烟、喝酒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成为癌症上升的诱因。

健康教育成了关键

要预防农村出现的疾病,健康教育很关键。安定区卫生局局长付贵告诉记者,近年来安定区开展了农民健康教育,尤其是每年冬闲时间,各乡镇卫生院院长作为健康教育宣讲员,都要深入乡村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教育。但是从宣传效果来看,农民对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远远赶不上城市居民。

今年,我省出台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方案。将健康教育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要求各地卫生部门、医院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戒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几率 蔬菜 薯类 建立健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