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三坚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形势的发展在校80后、90后大学生群体呈现出知识信息量大、开放程度高、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等鲜明特点。这些新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主题,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更好地引导青年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是强调对人本身的尊重,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它包含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深刻内涵,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及其完成任务的基本途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促进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命题,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独立个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吸引力与感染力。从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出发,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视教育方式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和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规律,实现由灌输型向渗透型的转变,在抓住根本问题的前提下,善于将理论语言转换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注意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令人信服的事例,摆事实,讲道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坚决避免过分抽象化、枯燥化的教育方式。二是正视现代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主要标志的新兴媒体的大量出现,使得大学生接受信息呈现出网络化、数字化、即时化、无界化的特点。电子邮箱、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博客、手机短信等等现代沟通方式,越来越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甚至是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时俱进,有效应对,针对大学生的信息传播和接受习惯的新特点,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坚持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一是突出全面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全面挖掘、动员和融合高校和社会的育人资源,努力探索和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衔接、全方位配合的立体式思想政治教育格局。要充分整合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人员等主体资源,结合每个年级、每个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思想教育,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要积极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全面优化,从理论创新、理念创新入手,加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系统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二是突出协调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管理者是基础,协调好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管理因素,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效性、有效性的根本。要充分发挥好高校教师和管理者的教育职责,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有机协调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合力,并将这种合力转化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使大学生自主地将教育者输出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动。三是突出可持续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有着很强的政治性,而且有着浓厚的文化性,要强化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软环境,建设高水准的和谐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使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上。

坚持统筹兼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德智体各方面,统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统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建起全方位、广覆盖、立体型、多渠道、网络状的育人体系。首先,切实确立以德为先的理念,充分发挥德育的主导性作用,同时,以智育、体育等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基础,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正确区分德育、智育、体育等不同教育形式的目标指向性,发挥各种教育形式的聚合效应,实现整体育人。其次,统筹好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两个维度,既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大学生,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理论教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同时,也要注重“知行合一”,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和“以生动的实践塑造人”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中确立主体意识,塑造自由健全人格,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走与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在服务祖国和人民、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成就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三,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双向互动,推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育人格局的形成。人既是个体性的存在,又是社会性存在,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同步并进。因此,一方面要坚持学校教育的主导性,立足于高校这一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阵地,结合当代青年的特点,切实探索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社会是大学生展现自我、创造价值的广阔舞台,学校不能、实际上也无法与社会隔绝。事实上,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取得的进步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激发着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但近些年社会中滋生的诸如“拜金主义”等等不良倾向也一再冲击大学校园,干扰着学校教育。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密切关注社会思潮发展的动态,趋利避害,使社会影响、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良性的互动,实现内在的契合,共同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相结合 科学发展观 群体 多渠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