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3]:他几乎每周都会伤害同学
男孩小郭的父母亲常年在国外打工,他被寄养在亲戚家里代管。进入小学五年级后,他成了班级里有名的“暴力狂”。课间追打同学是家常便饭;每天他的老师都会收到来自同伴、家长对他的投诉;几乎每周他都会制造一起针对他人的身体伤害。约见小郭的监管人多次均不见效,也曾经限制他课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他的交往对象。但一切似乎都不起作用,他变得越来越易怒、暴躁。
有一次小郭“犯事”后,老师让代管的亲戚给小郭父母亲打电话,不知道电话那头他的父母亲说了些什么,但那次通话的教育效果却出奇地好,之后的一周小郭几乎能自律,可是好景不长,一周后,他又开始故意滋事。当老师再次找他谈话时,他居然主动提出让老师给他父母亲打电话告状!后来老师了解到,父母为了不让孩子经常给自己打电话,没有将号码告知小郭,那一次的通话,是父母外出打工后和孩子说话时间最长的一次……
●建议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许多“留守孩子”不得不由他人代养。这些代养人绝大多数是孩子的祖辈,还有一部分是亲戚朋友,也有少数由教师代管。与普通孩子相比,这些缺少了父母关爱和管束的“留守孩子”,面对复杂的社会,最容易受到伤害。在海都教育QQ群里,一些网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话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天山童姥:父母给予孩子的呵护和关爱,是其他任何东西无法取代的。爱孩子,就应该给予孩子一个完整幸福的童年。
黑暗的美丽:这是一个生存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父母为了更好地建设好一个温馨幸福富裕的家,外出奋斗、拼搏。同时,又不得不把孩子忍痛割爱地留守在家。这是怎样的一种痛啊!其中的得与失又该如何衡量呢?我的观点,家庭比事业更重要,孩子比更好的生活更重要。一个富翁容易产生,一个贵族却需要几代人去塑造。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很不容易,没有时间的保证,没有经常性的沟通,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性格完美、心理健康的孩子的。
一凡:虽然现在很多人提倡要培养孩子从小自立,但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却更容易养成孤僻、冷漠的性格,这对往后的一生会造成诸多不良的影响。如果你也是外出打工的父母,是否能多留点时间给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你是孩子的代养人,是否能不仅仅只是关心孩子的一日三餐,而是随时能够察觉孩子的细微变化?作为老师、学校,还有社会,是否能够给予这些留守孩子更多的关爱,共同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总之,关爱留守孩子,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各方一起努力。
●观点
“小霸王”只因需要关爱
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副组长何捷老师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里这种“富裕留守儿童”的案例屡见不鲜。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人格发育过程中,家庭环境和亲情教育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例如小郭这个案例,他与父母关系疏远,沟通渠道被堵塞,亲子关系消极,他内心倍感孤独,极为缺乏应有的幸福感、安全感。他需要不断从身体冲突中战胜“假想对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获得满足。但是这种行为的副作用是同伴越来越少,越来越孤独,精神越发空虚。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他的攻击行为愈演愈烈,并且屡教不改。而在此时如果能和父母亲沟通,哪怕是听听爸爸妈妈的骂,也会使他感到亲切,能有效安抚他渴望关爱的心。这也就是为什么通话后,他能安分守己的原因了。由此可见,后来的主动挑衅行为是他为获得沟通权利的一种错误方式,目的不是伤害同伴,仅仅是为了能和“最亲近的陌生人”说上话……从这个角度来看,小郭其实并不是“小霸王”,只是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7-10-17/14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