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因思成恨致举止出格 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困局待解

零零社区网友  2007-10-17  互联网

  老爸每周六都会打电话来,今天也不例外,但接通电话却觉得无话可说。敷衍了几句,很快就结束了通话。

  我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省心的女儿。一个人不动声色地长这么大了……还不赖,不是吗?老爸说圣诞节放假就要回来了。那又怎么样?他的女儿好好的,这么多年都一个人。现在突然出现一个叫父亲的人,我没有一点感觉。小时候很羡慕别的孩子不用早起干家务,回家有饭吃,最羡慕的是有家长给过生日,给女儿梳头发。我从小到现在都是短发,因为一直不会梳头。

  老爸唯一能做的是给我寄钱,以后我长大赚钱了,可以给他的,也只是钱。但我找不出一点爱他的理由。———女生小静的博客

  小静今年已经上高中了,父母亲在她念小学时就漂洋过海出国去,把她寄在大伯家里。如今父母离异并且有了各自的家庭,小静就成了多余的人。虽然父亲按月寄来的生活费让她衣食无忧,但小静始终对留守的童年心存芥蒂,“我真的有些恨他们,为什么把我一个人‘丢’在这里。”

  ●现象

  每个城市都有留守儿童,这是目前的现状。根据共青团中央的统计,全国大约有2300万留守儿童,个别省市已经占儿童总数的50%甚至70%。从年龄构成来看,这些留守儿童多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从监护情况看,多以祖辈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为主。

  相对于其他地区,福州留守儿童的物质条件是比较富裕的,父母出国或外出经商是留守儿童产生的最主要因素。但是物质的富裕,并不能掩饰情感缺失。祖辈们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与留守儿童存在巨大的心理代沟,根本无法进行心灵的沟通。事实上,他们更多的是在尽看管的义务,而不是监护的责任。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等问题潜伏在留守儿童的身边。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些留守儿童身上的霸道、任性、自私和孤独。这些积蓄的不健康因素,难免会给这些孩子的性格和人格产生消极影响。如何让他们远离缺憾?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个案1]:他把同学的书包拎到厕所冲水

  小彬的父母在他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今年小彬读三年级,父母终于在福州安了个家,将他和爷爷奶奶接到城里来居住,小彬也转到晋安区一所公办小学念书。开学一个多月,老师发现小彬是个性格内向的小男生,课后不爱与同学交往,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呆在座位上。偶尔有几次,老师还发现班上其他大个子同学在欺负小彬,把他围在中间推推搡搡,但小彬既不反抗也从来不向老师告状。

  有一天体育课后,一位男同学向老师报告他的书包不见了。经过查实,出乎老师意料的是,竟然是小彬将同学的书包藏起来,并且拎到厕所里拧开水龙头冲水。老师问小彬为什么这么做,小彬拒不承认错误,还说当时那位同学的书包掉在教室地板上,他以为这是无人认领的东西所以才拎到厕所去。

  老师打电话到小彬家里,小彬的父母不在家。年迈的奶奶说,小彬当天上午因为穿校服的事曾与奶奶发生争执,当时小彬就非常不高兴,还把奶奶的被子扔到地板上踩踏,表达不满的情绪。事后小彬说,他只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那样老师就会打电话给父母亲,而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了……

  [个案2]:她总是要损毁同学的新文具

  女生杨子的父母去了外地创业,才一个多月光景,杨子就变得有些“古怪”。最让大家不能容忍的是,只要今天哪个同学带了新买的文具,杨子总要伺机损毁,可她以前是个开朗大方的孩子。虽说成了留守儿童,但她的父母亲时常交代家里人为其添置新文具,她犯不着这样做。

  同学们的“举报”让杨子的老师半信半疑,直到有一次下课亲眼目睹:杨子径直走到小丽的桌边,拿起崭新的圆珠笔,放在地上使劲踩踏,直到粉碎……好恐怖的场景。当老师把杨子留下来说这个问题时,她低着头,一个劲地哭,自己也讲不清楚是为什么,只说嫉妒别人有好文具、爸爸妈妈还会接送孩子上学,她觉得自己很孤单。

  [个案3]:他几乎每周都会伤害同学

  男孩小郭的父母亲常年在国外打工,他被寄养在亲戚家里代管。进入小学五年级后,他成了班级里有名的“暴力狂”。课间追打同学是家常便饭;每天他的老师都会收到来自同伴、家长对他的投诉;几乎每周他都会制造一起针对他人的身体伤害。约见小郭的监管人多次均不见效,也曾经限制他课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他的交往对象。但一切似乎都不起作用,他变得越来越易怒、暴躁。

  有一次小郭“犯事”后,老师让代管的亲戚给小郭父母亲打电话,不知道电话那头他的父母亲说了些什么,但那次通话的教育效果却出奇地好,之后的一周小郭几乎能自律,可是好景不长,一周后,他又开始故意滋事。当老师再次找他谈话时,他居然主动提出让老师给他父母亲打电话告状!后来老师了解到,父母为了不让孩子经常给自己打电话,没有将号码告知小郭,那一次的通话,是父母外出打工后和孩子说话时间最长的一次……

  ●建议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许多“留守孩子”不得不由他人代养。这些代养人绝大多数是孩子的祖辈,还有一部分是亲戚朋友,也有少数由教师代管。与普通孩子相比,这些缺少了父母关爱和管束的“留守孩子”,面对复杂的社会,最容易受到伤害。在海都教育QQ群里,一些网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话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天山童姥:父母给予孩子的呵护和关爱,是其他任何东西无法取代的。爱孩子,就应该给予孩子一个完整幸福的童年。

  黑暗的美丽:这是一个生存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父母为了更好地建设好一个温馨幸福富裕的家,外出奋斗、拼搏。同时,又不得不把孩子忍痛割爱地留守在家。这是怎样的一种痛啊!其中的得与失又该如何衡量呢?我的观点,家庭比事业更重要,孩子比更好的生活更重要。一个富翁容易产生,一个贵族却需要几代人去塑造。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很不容易,没有时间的保证,没有经常性的沟通,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性格完美、心理健康的孩子的。

  一凡:虽然现在很多人提倡要培养孩子从小自立,但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却更容易养成孤僻、冷漠的性格,这对往后的一生会造成诸多不良的影响。如果你也是外出打工的父母,是否能多留点时间给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你是孩子的代养人,是否能不仅仅只是关心孩子的一日三餐,而是随时能够察觉孩子的细微变化?作为老师、学校,还有社会,是否能够给予这些留守孩子更多的关爱,共同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总之,关爱留守孩子,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各方一起努力。

  ●观点

  “小霸王”只因需要关爱

  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副组长何捷老师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里这种“富裕留守儿童”的案例屡见不鲜。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人格发育过程中,家庭环境和亲情教育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例如小郭这个案例,他与父母关系疏远,沟通渠道被堵塞,亲子关系消极,他内心倍感孤独,极为缺乏应有的幸福感、安全感。他需要不断从身体冲突中战胜“假想对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获得满足。但是这种行为的副作用是同伴越来越少,越来越孤独,精神越发空虚。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他的攻击行为愈演愈烈,并且屡教不改。而在此时如果能和父母亲沟通,哪怕是听听爸爸妈妈的骂,也会使他感到亲切,能有效安抚他渴望关爱的心。这也就是为什么通话后,他能安分守己的原因了。由此可见,后来的主动挑衅行为是他为获得沟通权利的一种错误方式,目的不是伤害同伴,仅仅是为了能和“最亲近的陌生人”说上话……从这个角度来看,小郭其实并不是“小霸王”,只是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

  因思成恨   导致举止出格

  而杨子损毁同学新文具的行为,恰恰反映出问题的症结———因思成恨。华中师范大学对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和孩子与父母的亲密程度有关,越是和父母关系密切的孩子,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越是明显。当父母的关心成了一种强烈的刺激,导致睹物思亲的杨子但凡看见伙伴有新文具,都会认为那是伙伴的父母亲刚给买的,思念瞬间转化成愤怒和嫉妒,随即实施故意损毁行为。这正体现着留守儿童“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得失”的常见心理问题。

  自负、自卑   关注留守儿童两种心理

  福州仓山实验小学的心理老师陈燕认为,“留守儿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过度受宠导致自负心理,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都很不好,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另一类是自卑心理严重,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面对这些孩子,老师要多付出一些努力和爱心,从细微的小事情上关心孩子,例如帮孩子整理扣歪的衣领或红领巾,特殊的日子送给孩子一件小礼物……让孩子感到父母不在身边时还有老师在重视他、关注他,不至于被冷落。

  “5+2=0”

  全国人大代表马丽列举了两道形象的数学题:“5+2=0”,就是说5天学校生活加上2天缺乏亲情的周末生活,很可能使教育的结果归零;另一个是“3+2-5=0”,就是说30%的学校教育,加20%的社会教育,如果减去缺失的50%家庭教育,培养效果还是等于零。

  呼吁更多男老师关注留守儿童

  何捷老师认为,平时家长们工作再忙碌,建议每天至少晚餐要在家里与孩子一起吃饭,可以在饭桌上与孩子交流,了解当天学校里发生了些什么事,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其次,如果家长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将孩子“留守在家”,那么也要有监管人担负起缺失的父母角色,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

  除此之外,何老师呼吁有更多的男老师加入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工程中来,因为现在有许多小孩子更缺乏父爱,加入这个工程的老师,可以通过家长会跟踪调研这些“留守孩子”的成长历程;或者组织几个家庭成立互助团队,让“留守儿童”轮流到一些完整的家庭里互换角色,体会家庭的温馨。



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7-10-17/14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