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完善制度设计 强化配套政策


  2.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农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技能服务行业人员开展规范性的知识和技能教育,这是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农民教育培训中需要强化的培训方式。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将越来越明显。所以,必须要适应这种需求,加快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当前,要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目标,重点开展好两个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是面向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农机大户等农业生产经营大户,重点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市场营销方法等相关内容的系统培训,对培训合格人员颁发新型绿色证书,作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获得政府政策扶持的技术资格凭证。另一方面是面向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园艺工、水利员、信息员等技能服务人才,重点开展所从事行业和岗位的职业技能系统培训,对培训合格人员进行技能鉴定,合格者颁发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作为其聘用上岗的资格凭证。

  3.农民学历教育。面向农民开展学历教育,对我国农业学历教育而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目标人群,更是提高广大农民文化素质,解决部分农业院校毕业生学农不爱农、不务农问题的长远之策。目前,全国有各层次涉农教育的院校600多所,每年农科专业招生人数接近20万,但毕业能够到基层农业生产一线服务的人员比例很低,造成了本来就不足的农业教育资源极大浪费。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该调整教育对象,想办法让真正在农业生产一线、符合相应条件、有迫切需求的广大农民能够享受教育机会。可考虑从两方面出台相应政策:一方面,要制定特殊招生政策,明确农业院校特别是地方农业院校的培养任务,因地制宜确定招生考试要求。补充出台农民参加中高等学历教育的吸引政策,如全可免费并提供基本生活费。另一方面,要改革教育模式,农民学历教育的专业要以产业类型划分,课程要以实用为主,根据农时季节进行分段学习,实行弹性学制、鼓励送教下乡、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跟踪服务,切实提高农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配套政策

  实施并完善绿色证书制度我国启动实施绿色证书制度始于1992年,至今已有20个年头。20年来,绿色证书培训在培养农民技术骨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在我国《农业法》中得到确认。目前,绿色证书培训推进中的主要障碍是农民培训获证与生产扶持政策不挂钩,农民没有切身感受到参训获证带来的相应政策扶持。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经营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专家呼吁,现阶段已经真正到了推行新型绿色证书制度的时候,应该把农民获证与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紧密挂钩,让宝贵的农业资源由获得绿证的农民来经营。可以探索在适度规模经营和专业性化生产的农民中先行试点,使对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有强烈需求的农民获得绿色证书,继而与财政支持、土地流转、信贷发放、税费减免、技术服务、社会保障等扶持政策相挂钩。抓紧修改和完善现行的绿色证书管理办法,出台适应不同行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实行技能服务行业持证上岗对农业领域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上岗要求,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对于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加快行业发展至关重要。近10年来,我国农村能源行业实行沼气工持证上岗,基本建立起了“培训―技能鉴定―持证上岗”的工作体系,培养和鉴定沼气工30万名,为我国农村沼气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在其他技能服务行业实行持证上岗积累了经验。当前,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园艺工、水利员、信息员等农业专业化服务岗位不断涌现,这些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用人单位与从业人员也有明确的聘用关系和工资结算标准,对这些职业可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相关行业部门应抓紧出台专业技能服务人员的从业资格,建立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相应研究出台鼓励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政策,充分激发和调动技能服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和鉴定考证的积极性,实现用人单位和技能服务人员的双方良性互动,从而推动这些技能服务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