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完善制度设计 强化配套政策


  综上所述,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提出,有机地将新型农民和职业农民结合起来,适应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体现了农民从身份向职业转变、从兼业向专业转变、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回答了今后“谁来种地”问题。我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是发展变化的概念,具有时代性、阶段性、区域性的特征。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描述为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在类型上可以划分三类,首先是生产经营大户,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其次是农村发展带头人,如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产业化企业领办人等;第三是技能服务人才,如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水利员、信息员、园艺工等。要看到,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支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未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设计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和留下一批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劳动者在农村创业兴业,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当前,要抓紧制度顶层设计,明确培养对象,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落实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努力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突破。

  (一)突出培育重点选择合适的培养对象,使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用在刀刃上,是提高培养质量和培养效果的重要前提。要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务农农民的结构变化和农村人口的整体状况,选择有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意愿、有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性、有相应科学文化素质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和新生劳动力,进行重点培养。

  1.农村务农青年。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外转移,目前农村务农农民出现整体年龄偏大、素质结构性下降问题,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青年是当前接受并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引领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依靠,亟需有针对性地加以培育。据调查,务农农民中,18-35岁的占25.3%。这部分人员文化程度较高、思想观念超前、务农意愿稳定,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创业扶持,培养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2.返乡农民工。近几年,由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农产品价格上扬,务农效益提高,农民工返乡趋势明显,一直保持在20%以上。返乡农民工利用打工增长的见识、本领和获得的资金、信息,走自主创业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据调查,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在农业领域创业的占28.3%。很多返乡农民工创办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经济实体,牵头创立了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正成为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推动力量。返乡农民工思想理念先进、创业欲望强烈、经济实力较强,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政策引导和创业扶持,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

  3.农村两后生。目前,我国每年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人数在500万左右,这其中大部分是农村学生。这些农村两后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外出务工或在非农产业就业,愿意留在农村务农的比例很低。农村后备劳动力不想务农、不爱务农、不会务农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要借鉴国外培养农业后继者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免费培训、政策扶持和就业引导等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地将一部分农村两后生培养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为未来农业发展储备、留住人才,这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二)优化教育培训方式鼓励基层实践探索,创新培养方式,强化培训手段,对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至关重要。各地在实践探索中,必须要结合本地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产业需求导向,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培训效果,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必须要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提高教育培训的覆盖面,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1.普及性培训。普及性培训仍然是覆盖面最广、农民获取信息最多、培训成本最低、便于经常开展的有效培育方式。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要把普及性培训作为重要方式,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通过各种简便易行管用的方式,组织专家教授、推广人员、培训教师结合农时季节,进行现场咨询、田间培训、入户指导,同时发挥好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手机网络、科技书屋等现代传播手段作用,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信息及时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