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促重点群体就业 大竹搭起广阔平台


    近年来,四川大竹县把促进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推动就业促发展、保障就业促和谐”,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和稳定就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校学来好本事 竹乡创业不愁钱

    “在外面想找份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符的职业太难了!”和不少大学生一样,生物专业毕业的邱志文经常感叹。外面工作难找,邱志文决定回乡创业。

    回到家乡后,邱志文准备搞个花椒种植园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却苦于缺乏资金而无法启动。在县人社、就业部门的帮助下,与他有着同类专业技术和创业意愿的5名 大学生走到了一起,进行资金、技术联合创业,创立起五峰山花椒种植林。县就业局积极协调其他部门,为他们申办无息小额担保贷款,解决了购买树苗等启动资金 难题;乡镇、村和组积极帮助动员群众免收或缓收土地流转费,以股份或提供就业的办法抵偿流转费用,解决了花椒种植林需要大量土地的难题。

    近年来,大竹县先后出台大学生申办无息小额担保贷款各种政策办法,狠下功夫破解大学生创业资金难题。目前累计为各类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126万 元,政府贴息累计21万元;努力争取各种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专项补助资金,从2009年到2011年共争取54.56万元,帮助60名大学生解决创业启动 资金;该县还帮助大学生进行技术融资,引进技术创业,2010年10月建立了丰源大学生创业园,为入园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办公场所、项目服务和一定 启动资金等帮助,创业大学生只需提供技术和经营管理,目前全园累计引进创业大学生25名;积极收集有技术怀创业意愿但缺乏资金的高校毕业生信息,联合工 商、税务等部门积极动员经济实力强的企业或商户引进大学生技术股,据了解,在大竹县东柳经济开发区帮助13名大学生实现了技术创业。

    走出田园学技术 兴高采烈当工人

    5月2日,大竹县经济开发区被征地农民彭兴英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川东电缆厂正式上班。原来,彭兰英家被征地后,无事可做,想外出打工家里又有老有小,在县就业局的动员下,参加钳工培训班,取得了钳工职业技能资格证,培训结束后立即川东被电缆厂招收。

    随着该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被征地农民日益增多。为帮助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该县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 水平,实现由农民到市民到工人的积极转变。自2006年以来,共投入各类培训资金1023万元,其中被征地农民培训投入326万元。该县充分结合经济开发 区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实行校企联结,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定向培训。同时制订农民工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培训管理,对培 训过程进行全面监管,保证培训质量。截止目前,共培训了22万人次,其中被征地农民4万多人次,通过培训安置被征地农民3万多人。

    公益岗位保就业 幸福大竹更和谐

    家住大竹县竹阳镇幸福社区的下岗工人王家富一家三口,妻子是残疾,20多岁的儿子先天智障,全家靠吃低保和别人接济。一家人要劳力没劳力,要文化没文化, 要技术没技术了,找份工作难,找份稳定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今年年初,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的同志专门上门了解他家情况,根据《大竹县公益性岗位管理 有关事宜的通知》精神,安排他负责社区农贸市场的保洁工作,并为他续买了社保医保。他激动地对笔者说:“我现在是工作有了着落,生活有了保障,养老不成问 题了呵!”

    大竹县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作用,积极帮助“4050”人员、残疾人、长期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努力实现“就业一人、幸福一家、和谐一 方”。为确保公益性岗位种类及数量更加合理,形成公益性岗位相对固定,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更稳定,该县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充分 利用基层平台阵地,深入乡镇、社区(村)调查了解公益性岗位设置和就业困难人员基本情况;同时认真梳理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业务流程,规范岗位申报;并建立 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实施定岗定员方案,有效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目前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2555人就业,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73人占公益 岗位人员总数的66%。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花椒 群体 土地 多渠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