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服务业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对记者说,从就业的角度来讲,城市里包括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工 业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格局还不会改变,但要升级转型,向服 务业延伸,带动服务业特别是包括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软件等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从而带动更多就业。
促进就业规划提出,各级 政府在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重大调整时,把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予以考虑,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良 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加快实施有利于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战略。
■ 消除鸿沟
建立“就业优先”机制
对于如何促进就业这样一个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7日在全国人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提出了包括加强职业培训、鼓励引导创业等在内的五条主要措施。
不过在有的专家看来,就业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体制问题,“就业优先”的体制机制需要更高层次的统筹规划。记者采访的多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认为,促进就业的核心是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改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制,建立平等的就业制度。
中小企业提供了70%至80%的就业岗位,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去年以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遭遇经营困局,这不仅关乎经济增长,也关系到就业这一民生之本。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告诉记者,促进就业的一个很重要途径就是要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不仅面向农民工,也面向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城市居民。但现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严重不足,需要给予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扶持,让企业有意愿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就业岗位。
促进就业规划也提出,促进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充分发挥其在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中的作用。公共财政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小型微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倾斜。
“为什么大家趋之若鹜到政府机关到国企工作,因为收入高而且有保障,小微企业的收 入确实是低,这实际上是整个社会机制的问题。避免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收入分配和保障体制要做到相对公平。”郭军说。
农民工遭受到的“不公平”最为明显,他们难以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居住、医疗、社保等权益,这也是造成农民工“短工化”趋势加剧的重要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建议,应该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和就业质量,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工“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提高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民工共享改革的发展成果。这需要加快推进城市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推进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加快调整产业和城镇布局,引导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2-03-09/128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