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农民打工“短工化”说明什么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农民工就业趋势报告》显示,农民工就业“短工化”趋势愈演愈烈,每份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还不到2年。农民工离开原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在用工单位提升有限,对公司条件不满意,64.28%的男性和56.54%的女性出于这一原因而离职。

  春节过后,新一轮“用工荒”浪潮袭来。一面是沿海地区“求工若渴”,另一面是内陆省份“近水楼台先得月”,二者打响了热闹喧嚣的“招工卡位战”。为了解决“用工荒”,各地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广东推出了户籍新政配合“抢人”,浙江企业蹲守在火车站“挖人”,山东多数企业主动提高薪酬标准“留人”……

  “用工荒”之所以频繁上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农民工流动频繁,使就业“短工化”趋势加剧。2000年初次就业的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持续3.8年,而2008年初次就业的农民工每份工作只持续1.4年;初次就业的时间越靠后,每份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就更短,农民工的“饭碗”就越不稳固。

  这一切,根源于农民工群体的结构性变化。第一代农民工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出来打工的目标也十分明确――挣钱盖房子、娶媳妇,孝敬父母、抚养孩子。在就业过程中,他们追求一种“保守的稳定”,去熟悉的地方做熟悉的工作。而新生代农民工大都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具有较强的规划意识;他们会反复权衡各项工作的利害得失,一旦有更好的去处,“跳槽”在所难免,“短工化”由此生根发芽。

  如何缓解“短工化”?需要制度建设来“兜底”,要公共服务来“保驾护航”。一方面企业要努力为工人提供发展空间,满足工人在薪酬提升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更为根本的举措在于加快制度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创造“归属感”。如此,“短工化”才会缓解,城市才更有活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