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常宁市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对策和思考


    常宁市辖27个乡镇,707个行政村,总面积2046.6平方公里,折合总面积21.6157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7286万公顷,水田63.39万 公顷。全市总人口90.2万,基中农业人口74.6万,农村劳动力34.32万,剩余劳动力18.01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5万左右。劳务收入已成为 常宁农民可支配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如何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为外出转移、就地转移培养技术型员工,为本地特色产业培养新型农 民,已日显紧迫而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几年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有了各自的工作岗位,过上了基本稳定、温饱或富裕的生活。但从调查反映的情况看,目前,在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培训机制不健全,资源综合利用不够

    目前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有农业、教育、财政、劳动保障等数家部门,由于没有建立起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指导、服务于一体的专门组织协调机构,缺乏 统筹安排,各部门、各相关单位的职责范围没有明确划分,导致培训项目交叉,部分培训重复,培训资源浪费,培训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造成职能分 散,力量分散,资金分散,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不能更有效地做大做强常宁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二)培训资金投入不够,培训设备不齐全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瓶颈问题。当前培训资金分配在各个部门,导致各自为政,使培训不能形成合力,且农民自身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经济 状况和综合素质差,本身对培训又缺乏热情,让他们交纳培训费用主动参加培训根本不可能。由于经费不足,在为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时,只能泛泛做些外出务工前 的常识培训,学些简单技能,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加之上级的补助拨付资金仅限于培训补贴支出,各项配套工作经费仍然严重不足,对培训基地建设和设备添置缺 乏投入,也制约了培训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参训意识淡漠

    据统计,全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在初中及以下,在外出打工人员中,拥有初级技能的占极少数,大部分农民工都是从事建筑业、服务业、操作业等技术含量不 高的行业。即使如此,仍有大多数农民工错误地认为不参加培训,没有技术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对参加技能培训的作用缺乏认识,文化程度越低的就越不愿意参加 培训。而留守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加之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科技致富意识薄弱,对培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以各种借口抵制培训,常常出现如培训集中难、教 学难、管理难等现象。

    (四) 培训内容形式不够,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内容单一、雷同,针对性不强,主要集中在电焊工、汽车驾驶、计算机、电算会计、酒店服务等专业,其他专业很少。而且,培训专业在内容 上与农民的需求有差距,既与用工实际相脱节,又不能让受训者立竿见影,让一些参训人员觉得培训内容“用不上”。而有些技能型工种在短期内很难熟练掌握,除 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培训外,还需较长的时间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导致部分农民不愿参加,如果时间过长,参训农民既难保证学时,又怕耽误工作,从而影响培 训成效。

    (五)科技力量薄弱,专业师资缺乏

    农民工的培训输出,涉及面广,专业众多,各专业技能教师,尤其是高质量高等级专业性强的技能教师十分缺乏。承担新型农民培训的各部门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市一级,而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缺乏进修机会,知识严重老化,使培训在基层出现断层和死角现象。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政府行为,整合培训资源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劳动力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广、量大、行业和工种多,由多个部门独立进行,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影响培训效果。建议将 农村劳动力培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纳入市委、政府的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统一下达培训任务,统一确定培训工种,统一使用资金,统一补贴标准,统一招标 培训机构,统一招生秩序,统一培训要求,建立一套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良好环境。通过政策引导、技能 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就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农民培训 多渠道 强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