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早上7点半,大兴镇长隆村5组的张仲碧就从家里出发了,他要步行20余分钟,到该镇的兴隆机械厂上班。自去年10月“农转城”后,张仲碧就离开了以往每天劳作的土地,成了工厂的一名精整工。
“还是政府的政策好!我不仅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社保所还给我找到了新的‘饭碗’。”谈起转户后的生活,张仲碧开心地笑了起来。像张仲碧一样,我县享受与户籍改革配套推进的就业服务的居民还有很多。
随着大批的农民转户进城,如何解决其就业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我县通过强化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就业培训,为“农转城”人员铺好就业创业路,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截至去年12月底,全县农转城人数约10万人。其中,求职登记的人数2529人,已就业人数1932人。
主动出击,工作送到家门口
陈建,璧城街道双龙村5组的转户人员。1999年,18岁的陈建高中毕业,未能如愿考上大学,为了不给贫困的家庭增加负担,和多数农村孩子一样,他选择了打工。在当地做了4年的印刷工人、灯饰营业员后,他不甘现状,怀揣梦想走向了繁华的大都市。
由于没有技术,他初到江苏便四处碰壁,一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最后,房东老板得知情况后,给他联系了一个送煤气的活。“每天,一接到活路就得骑着自行车出发。有时,一天要扛着近30公斤的煤气,跑10多个高楼层,身体根本吃不消。”回忆那段艰辛的日子,陈建至今还有些心酸。
后来,陈建又来到福建、浙江等地打工。尝尽了背井离乡的辛酸,去年下半年回家后,由于没一技之长,一直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
“农转城好啊!这是一项有利于我们农民的好政策,可以让我们享受城里人的待遇。”去年10月,陈建就转户成为了城镇居民。
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村社保站的工作人员陈兴健就来到了他的家中,了解他的就业情况。得知陈建一直打零工,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后,陈兴健表示要尽量帮他联系到企业上班,这样既有活干,又能照顾家庭。
第二天,好消息就传来了,叫他到村里的钧冠机械厂面试。
“虽然我不懂数控车工,但在面试成功后,企业专门对我进行了培训,使得我尽快的熟悉了工作。现在,我每月的工资有2000余元,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每天骑四五分钟的摩托车就近上班,让陈建高兴不已。
据县就业局局长左瑞荣介绍,我县在向转户人员广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基础上,社保所组织专人深入转户人员家中进行摸底调查,详细掌握转户人员的就业失业状况、技能水平、求职意愿、培训意愿等基本情况,并分类建立台账,分别制定就业再就业的帮扶措施,帮助这些“新市民”实现就业致富的梦想。
雪中送炭,小额贷款解难题
“送你一份礼品,欢迎下次光临!”农转城居民王春以优质的服务,让顾客脸上都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在丁家街道金贸城,王春的“美而美”服装店虽然面积不大,但时尚的女装却琳琅满目。
“拿到小额贷款后,我对服装店重新进行了装修,并代理了一个服装品牌。现在的收入比以前接近翻了一番。”王春说。
原来,王春在去年7月就开办了这家女装店,由于资金有限,她所进的服装档次都比较低,生意一直不理想。如何才能把小店的生意做好,这成了王春的心结。
去年10月初,王春全家农转城后,丁家社保所所长刘玲就来到王春的门市,宣传相关政策,为她创业提供指导。“建议你代理一个女装的品牌,这样你卖的衣服会有档次一些,生意也许会有所好转。”刘琳对王春的困惑提出了建议。
针对王春又提出的资金问题,刘玲还为王春出谋划策:你目前的情况可以申请小额贷款,可以缓解你暂时资金紧的状况。而且小额贷款是由政府贴息,政策十分优惠。
王春眼前一亮。15天后,她就顺利拿到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并成功代理了一个服装品牌。她说:“两个多月了,生意是越做越红火,现在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了,给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刘玲表示,“农转城”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就是要把“农转城”相关政策落实好,把工作做到农民心坎上,让他们放心做“城里人”。
现在,王春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了,她便聘请了一名失业人员帮她经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3-15/12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