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促进就业,必须转变主要从社会层面促进就业的理念,需要通过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发挥劳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来有效创造就业岗位。要通过持续提升劳动者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努力增加居民消费,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创造就业岗位。
近年来,政府为促进就业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就业总量问题与结构矛盾并存,群体性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进就业政策更偏重从社会层面来促进就业,忽视了加大高素质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投入,通过发挥劳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来促进就业。“十二五”期间,为有效促进就业,必须转变主要从社会层面促进就业的理念,需要通过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发挥劳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来有效创造就业岗位。
投入足够的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劳动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前提。促进就业首先是经济发展领域的问题,劳动力投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派生需求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创造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就业,首先是要通过发展教育与加强培训,培养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足够数量的劳动力,发挥这些高素质劳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并通过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进一步吸纳劳动力。对那些难以通过自身努力获取就业岗位的劳动力,需要政府予以扶持实现就业。这部分需要政府予以扶持的劳动力,虽然也能发挥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但由于是在政府的扶持下获得就业岗位,更多的是社会领域促进就业的问题。把促进就业归为社会领域的工作也有其道理,但在实际促进就业的过程中,过于强调从社会领域的角度促进就业导致了较多问题,也难以有效促进就业。
从社会领域促进就业,首先是忽视了有效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使经济发展缺乏足够多的高素质劳动力。虽然我国劳动力总量巨大,但是高端劳动者缺乏的结构性矛盾极为突出,这尽管与教育与培训的发展状况有关,但追根溯源,与强调从社会层面促进就业而对重视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不足有关。其次,从社会领域促进就业,使政府促进就业的作用被过度发挥,一方面使劳动者形成对政府的依赖,促进就业的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也挤压了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空间。此外,政府忽视了从经济发展的源头重视促进就业,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救火队员的角色,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措施,但是促进就业的实际效果并不显著,而且在扶持弱势就业群体就业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新的弱势就业群体。政府促进就业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把促进就业视为社会领域的工作具有深刻原因。从政府的角度而言,那些高素质劳动力并不需要依赖政府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重点更多的是一些难以就业的群体,包括需要政府特别扶持的弱势就业群体。政府的重点任务是推进难以自我实现就业的低人力资本水平的劳动者就业,忽视了从源头上通过加大高素质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投入来创造就业岗位。忽视促进就业的经济发展属性,也与过分重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有关,在经济总量较为低下、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以及资本较为缺乏时,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失为一种快速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而问题在于,一直过于强调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过分强调发挥资本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使经济陷入过分依赖投资与廉价劳动力的恶性循环,难以有效促进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既不利于创造就业岗位,也难以有效提升劳动者收入水平,不利于发挥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作用。在缺乏足够的高素质劳动者推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仅靠在社会领域促进就业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十二五”期间,为有效促进就业与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需要真正扭转主要从社会领域促进就业的理念,有必要通过进一步发展教育与加强培训,努力提升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更充分发挥高素质劳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有效发挥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重大作用,并通过持续提升劳动者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努力增加居民消费,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创造就业岗位。为此,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重点促进中西部落后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与师资投入,协调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更充分发挥教育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的重大作用。要有效推动职业培训的发展,完善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发挥干中学的作用,不断提升在岗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理念,确立通过加大高素质劳动力投入推进经济发展的真正理念,使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投资与出口转变到依靠高素质劳动力投入上来,更有效地确立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的社会氛围与良好环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08-09/12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