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就业难致“漂族”大量产生 就业权益亟需政府保障


  一位在唐家岭生活了多年的资深“蚁族”也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目前公开报道的“蚁族”资料和实录有片面渲染悲情色彩之嫌,过于强调“蚁族”生存状况的艰辛,还有很多媒体是选取了“蚁族”中生存状态最差的那一批人并将其放大到聚光灯下。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之所以选择在北京当‘蚁族’,是因为我们觉得这里提供给年轻人的机会多。尽管现在苦一点,但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我们选择这里也是自我奋斗的体现。”这位资深蚁族说。

  鲁东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伯枫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弱势人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类型:生理弱势的大学生,主要是指相貌平平或者存在生理缺陷的学生群体;经济弱势的大学生,主要是指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生活困难的学生群体,包括特困生和贫困生;冷门专业的大学生,主要指专业过于冷门、市场需求量少的学生群体;学校名气不高的大学生,主要指受到学校名气影响而产生就业难的学生群体;女大学生,主要指用人单位性别歧视造成就业难的女性学生群体。

  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袁本涛则认为,“漂族”大有向研究生发展之势。

  “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有好几十万,实际上很多研究生也无法就业,也成为‘漂族’的一员。最近我想招一个博士后,招聘广告发出去没两天,就有一个博士来找我,实际上他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研究生的就业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只是还没有像我们的高职高专和本科生那么严重。”袁本涛说。

  《法制日报》记者发现,“漂族”或“蚁族”的大量产生,与近年来就业形势的恶化关系密切。

  北京就业促进会会长任占忠说,当前的就业形势是,从过去用人单位掉着眼泪要不着人,到现在学生掉着眼泪找不到工作。就业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这30年来的现实情况,所以说毕业生也由过去不用发愁包分配,变成了现在的“给了你自由,同时也让你失去了工作的自由”。

  “当前毕业生的就业,我们所面临的是就业压力加大,而今后的就业压力还将长期存在下去。为什么?因为毕业生人数一旦达到了690万,就不可能降到500万、400万、300万,我们在2001年只有114万应届毕业生,10年的时间增长到了630万,这个数字不可能再回去。按照现在的规划,到2020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还将再增长一二百万,所以我们的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任占忠说。

  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则倾向于结构性失业的说法。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或者是就业方面的问题,我感觉其中有结构性的因素。就目前的数据来讲,中国的大学生占就业人口的比例并不是最高的,我们大学生人数占总人口的8%、9%,今后可能会是20%、30%,但发达国家最高达到50%,所以说中国大学生并不是最多。但我们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失调,其中原因在于结构性失调,比如第三产业、服务产业、创意产业不发达,与此有很大的关系。”王耀辉说。

  解决“漂族”就业需长效机制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我们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任占忠说。

  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漂族”或者“蚁族”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如何更好地保障这部分人的权益,政府责无旁贷。

  “今天我们谈大学生就业,我觉得应该把它放在更高的高度看待它。”袁本涛说,这些“漂族”都是来自于农村,来自于农民工家庭,来自于社会弱势人群,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性会带来很大的问题。所以应该从更高的高度看今天的大学生就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就业问题,而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要负什么责任、社会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以及学校应该如何转变教学服务,我觉得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姚俊认为,从政府层次来说,国家应该为弱势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应进一步规范大学收费,控制教育成本上涨,从源头上减轻来自困难家庭大学生经济负担;从政策上鼓励商业银行对贫困大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增加贫困大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力求不同高校之间在政策支持上体现公平性,通过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为贫困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在根本上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国家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降低贫困生就业成本,在其直接控制的就业岗位上为贫困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