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就业难致“漂族”大量产生 就业权益亟需政府保障


  租住在北京市海淀区唐家岭地区的湖南籍打工者王魏(化名)执意不同意记者到他家里采访,理由是“太乱了”。

  从外地一所大学毕业后,王魏和她的女朋友已经在唐家岭生活了两年,如今两人的月收入加起来都不到4000元,因此他们选择了在唐家岭租住,每个月房租只要500元。

  尽管生活压力比较大,但王魏丝毫没有要离开北京的意思。

  在今天发布的2010年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像王魏这样的新一代就业弱势人群,被称为“低收入漂族”。蓝皮书的主编王伯庆博士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对于低收入漂族的调查分析是2010年就业蓝皮书的亮点之一。

对于今年全国“两会”前后被热炒的“蚁族”,王伯庆认为,“漂族”与“蚁族”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他们就业的地方不是家庭所在地,也许还不是大学所在地,这就是媒体所称的蚁居或者是弱势就业大学生”。

  《法制日报》记者发现,与过去提到的下岗职工或者残疾人不同,主要由大学生组成的新一代就业弱势人群,已经成为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得到重视的问题。

  “漂族”多来自于农民工家庭

  随着唐家岭拆迁工作的逐步推进,王魏正在选择下一个栖息地,他将目光投向了南五环外的某个村庄。

  唐家岭,这个北京周边不起眼的村庄,由于紧邻上地高新产业园区,在过去的数年间已经涌入了数万人居住。王魏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在就业蓝皮书中,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的就业弱势人群是这样分析的:

  与全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平均分布对比,低收入就业漂族有超出5个百分点、总共55%的比例集中于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其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最多。

  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低收入就业全漂族毕业半年后的月薪为1240元、低收入就业半漂族为1129元,这个水平只相当于同届毕业生全国平均月薪2129元的一半;从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来看,低收入就业全漂族为46%、低收入就业半漂族为51%,明显高于38%的全国平均水平;从专业对口率来看,低收入就业全漂族为55%、低收入就业半漂族为58%,略低于62%的全国平均水平。低收入就业漂族比较多地集中在销售类职业,较高比例受雇于民营企业和小企业。

  从家庭背景来看,低收入就业漂族的大学毕业生更多来源于农民与农民工的家庭。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漂族较多地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其中低收入就业漂族的家乡基本位于地级及以下城市或农村。

  王伯庆在解读上述数据时说,漂族有全漂和半漂之分。“比如我的家乡在四川,在四川的高校就读,毕业后到北京来工作,我就叫全漂;如果我的家乡在四川,是在北京的高校上学,毕业后仍在北京就业,就叫半漂。大家看看,低收入的就业全漂族的月工资是1129元,而全部的大学生毕业生平均薪资是2129元。换句话说,这批大学生就业弱势人群,就业水平比较差,薪资相当于大学生的40%多一点儿”。

  《法制日报》记者发现,“漂族”与“蚁族”有诸多共性。《蚁族》一书的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廉思认为,之所以称其为“蚁族”,“这是因为他们与蚂蚁有着许多相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有的还毕业于重点大学,拥有较高的智商和知识水平;他们又是像农民工一样的困难群体,游离在城市边缘,过着比较艰苦的生活”。

  廉思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高校云集的大中城市存在大量“蚁族”,主要分布在城乡接合部,全国“蚁族”大约在百万人以上。

  在唐家岭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蚁族”多数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平均月工资不到2000元,多数没有社会保险和劳动合同,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

  从“蚁族”的这些特点来看,他们就是低收入就业漂族。

  就业难导致“漂族”大量产生

  对于“漂族”或者“蚁族”产生的原因,王伯庆在书中并没有作出详细说明,但他仍向《法制日报》记者分析,就大学生来说,“我们做过一些案例分析,有不少大学生不要家乡一套房,而要北京一张床。有一个例子,我们曾经采访过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他找到两份有意向的工作,一个是在深圳,月薪是5000元;另一家是在成都,月薪也是5000元。虽然成都和深圳的物价是不具可比性的,但他还是选择了深圳。原因很简单,因为成都那家公司做的是二流水平,对职业发展不利。因为职业发展的原因,漂族选择了更高层次级别,他们在走出自己的蜗居后,看到了不同的文化,这超过了在他们的家乡———某个地级市的精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数据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