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市妇联助推农村妇女就业创业 从业妇女达1.4万人


  乡下农舍作车间 万名村妇变女工

  本报讯 10月份,三隆电子有限公司设在经区泊于镇温泉寨村的工厂开工投产,12名农村大嫂跨出家门进厂门,当上了产业工人。近期,工厂有意再招聘30名农村妇女。截至目前,在我市像这样由各级妇联组织推行创办的以妇女为从业主体的“乡下车间”有457个,遍布全市46个镇办的279个村,涉及家纺、海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多个行业,从业妇女达到1.4万多人。

  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发展需求,采取“企业和妇联合作、厂家与农家牵手”的方式,大力推行创办“乡下车间”,协调争取企业把分厂、车间或加工点开设到乡下,把适合分散加工的劳动密集型项目交给农户,使大批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农企双赢。“乡下车间”采取村内办厂和村外输出两种经营模式。村内办厂一方面依托优势企业,由镇村出厂房,企业负责设备技术、产品发放、检测和回收,基层妇代会组织人员、参与管理;一方面依托部分农村女能人,凭借其自主创办的各类来料加工点,对外承接各类来料加工业务。对不宜分散加工的项目则采取“巾帼企业行”的方式,根据企业的用工需要,由妇代会组织农村妇女季节性进入企业务工。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53家企业开办了“乡下车间”,各级妇联组织共向企业输送农村富余妇女劳力8000多名。

  为推动“乡下车间”稳步发展,各级妇联组织抓住人才、人力两个要素,着力培育经营管理者和妇女从业者两支队伍,为“乡下车间”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对经营管理者和创业者,通过举办培训班、参观学习、交流观摩等形式,拓宽其眼界和视野,提高其经营管理、拓展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对妇女从业者,通过农广校和网上妇女培训学校等阵地,开展“订单式”培训,聘请专家讲课,强化其质量意识,使其适应正规化生产。各级妇联组织还积极与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乡下车间”牵线搭桥;联络农信联社共同实施“信贷助推农村妇女创业行动”,为妇女创建“乡下车间”提供资金扶持。

  “乡下车间”在带动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推动经济发展、服务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乡下车间”通过以企带村、村企互动,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了荣成市俚岛镇、港西镇的海产品加工,文登市泽库镇、高村镇和泽头镇的家纺加工,乳山市下初镇的毛衫加工等一批加工业特色镇、村,并以其相对低廉的厂房和劳动力实现了企业的低成本扩张。“乡下车间”开阔了农村妇女的眼界,转变了农村妇女的观念,带动她们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由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推进了农村妇女就业增收,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据统计,“乡下车间”的从业妇女平均每月可增加收入300元至1500元不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检测 农产品加工 强化 订单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