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庆阳市积极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纪实


  技能鉴定———确保了农民工培训质量职业资格证书是农民工技能和技术水平的有效证明,是求职或创业的重要依据,对农民工流动就业和转换就业岗位具有通行证的作用。随着就业准入制度的推广实施,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农民工进入技术领域的必备证件,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已成为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手段。2008年,市上组织人员对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学校的1980名毕业生进行了考核鉴定,颁发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针对农民工比较分散,集中组织考核难度大的特点,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缩短考核鉴定周期,增加鉴定频次,先由培训学校、乡镇劳务工作站或培训基地组织培训,职鉴所采取进学校、下乡镇的办法上门服务。市职鉴所每月至少下基层鉴定一次,今年4月,在环县职专和6个乡镇巡回考核,一次鉴定受训农民工1500名,方便了农民工鉴定领证、求职就业的需要。同时对鉴定机构进行了整合规范,将市级职业技能鉴定所由9所撤并为4所,重新聘请考评员49名。目前,我市技能鉴定涉及机械加工、建筑施工、电子电信、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5大类65个工种。2007年全市鉴定发证6180人,鉴定农民工2483人,2008年鉴定发证7930人,鉴定农民工3436人;今年前三季度,已鉴定8742人,鉴定农民工4302人。农民工取得职业证书,增强了就业竞争能力,提高了择业的成功率。

  以培训促就业———实现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我市积极探索以培训促就业的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坚持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就业拉动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一是校企联合,围绕市场搞培训促就业。市职教集团协调各职业学校,加强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和长庆油田等大企业、大集团的联系,及时了解用工情况,掌握用工信息,经多次协商,校企双方签订了用工合同,为其培训计算机应用、电工电焊、建筑安装、采油看护等专业的技工,今年已接单10多份,培训输转20500多人。二是校校联合,开展接力式培训促就业。为了破解培训师资、设施不足的难题,经多方争取努力,市技工学校、环县职业中学、东方职业培训学校与天津劳动经济学校、天津劳动保护学校、北京西部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院校合作办学联合招生,建立了“1+1”、“1+2”的培训模式,今年,经联合培训的3000名牛肉拉面师和4000名重型机械操作手,全部实现了上岗就业,月收入普遍在3000元以上。三是地企联合,依托企业搞培训促就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务工人员,由市、县(区)劳务办组织,先输送到用工企业,由企业负责进行上岗培训。近年来,通过地企联手,全市已成功向川庆钻井公司输送钻井工7500人,向长庆油田采油三厂输送采油采气工8500人,钻井工年薪在5万元以上,采油采气工年薪在3万元以上,员工上岗稳定率在98%以上。四是校企一体化,依托基地加农户订单生产培训促就业。适应我市农副产品加工、手工制作和香包刺绣生产用工需要,15户加工销售企业开始创办技术培训学校或技术培训班。庆阳市书勤扶残职业培训学校采用集中培训、订单加工、以家庭为单位分散就业的形式,培训对象不受文化程度、年龄、时间、地域限制,学会后可在家庭从事手工加工生产。目前已在市直和各县(区)举办了13期编织培训班,培训农民工、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1160多人。

  培训与扶持创业相结合———增强了培训的实用性。

  为了强化政策扶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意见》和《进一步完善全民创业促进就业扶持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创业政策,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投资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创业项目咨询指导,优先安排经营场所,优先安排小额担保贷款,并可与城镇创业人员一并享受市场准入、证照办理、税费减免、融资信贷等优惠政策,这些措施大大调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性。目前,全市已有3824名务工人员回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000多个,带动24000多名城乡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就业。我市还不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根据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红黑绿黄”四大支柱产业深度开发的需要,及时调整培训方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各级就业服务机构与长庆石油学校和生产单位联手,开展采油、采气、管道、管护等技术培训,为石油资源开发培养了合格技术工人。技工学校、职业中专、民办培训学校同时扩大了电工、电焊工、汽车驾驶、架子工等矿区常用技术工种的培训规模,引导农民工向石油煤炭开发行业转移。围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加快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力度。庆城县、宁县、镇原县等县,对当地农民开展了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保鲜、运销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围绕红色旅游产业开发,市技工学校、西峰职专、董志职专开设了导游专业,每年培训导游230多名,满足了当地旅游服务工作的需要。围绕黄土特色人文产品产业开发,全市各类培训机构开办黄土特色人文产品生产制作培训班,文化、农牧、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开展专项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村妇女通过培训掌握了民俗文化产品设计、绘画、剪纸、皮影制作等多种适用技能,目前全市有6万多人从事香包刺绣等文化产品加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劳务输转 城乡劳动力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