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解决重庆农民工问题 “土地换房”是关键


  本报讯 在中国非城即乡的格局下,重庆“城乡统筹”的改革试验代表了国民经济的全局意义。而作为该项改革的焦点之一,农民工问题的现状和未来解决之道一直引人关注。昨日,重庆大学课题组向本报独家披露了“农民工问题实证研究”调研报告,除了清晰地描述了重庆农民工群体,还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即“土地流转”和“子女教育”。

  抽样

  33个区县3421户家庭

  这份调研报告属于中共重庆市委2008年21个重大调研课题之一。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点名听取汇报时,该课题组负责人排在第一个。“这充分说明解决农民工问题在重庆城乡统筹改革中的关键性。”课题组康继军博士说。

  “关注农民工问题一直都在进行,但似乎一直都没有说清说透。”课题组杨俊博士告诉记者,去年金融危机之下,大量重庆农民工回流引起政府重视,即委托重庆大学对此展开专题调研。

  课题组汪锋博士告诉记者,以往的农民工调查存在针对性不强和样本数量偏少的缺憾。课题组于是组织了36人的调研队伍,采取家庭入户面访,对重庆市33个区县的3421户农民工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

  现状

  文化程度偏低报酬少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农民工离得很近,但了解却模糊。他们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报告通过调研得出结论,他们主要以20~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男性人数多于女性。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了总样本数的88%。

  由于受教育程度偏低,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往往只能选择工资相对较低的建筑业和制造业的体力劳动岗位,并大量集中在个体、民营企业中就业。他们外出务工的流向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中部较少。

  他们年收入水平集中在15000元左右,低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24721元的年平均劳动报酬,只能满足自身在城市中的基本生活。外出务工收入是他们收入来源的主体,农业生产收入占极小的比例,占调查总样本76.1%的农民工甚至已不再从事农业生产。

  未来

  他们是宝贵的劳动力资源

  汪锋博士认为,通过多年在制造业的技能实作,重庆农民工实际上并非城市负担,而是宝贵的劳动力资源,将会为重庆迎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崛起创造出新的吸引力。但农民工的农民身份使之在城市中面临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现在要解决的就是让他们在城市里更好地留下来,并获得应有的权益。”

  “土地”换“房产”,被课题组认为是解决重庆农民工问题的最优模式。利用边远山区复垦的耕地弥补主城周围建设占用的耕地指标,两地之间的市场价差是一笔不菲的资金,完全可以提取一部分,解决将土地流转出来的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保障。报告指出,有了住房,农民工不仅生活相对容易,更解决了心理上的身份认同。

  而解决农民工的后代问题更是被课题组所看重。由于农民工子女不易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而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差异使得农民工未来素质堪忧,甚至无法打破“贫困世袭”链条。课题组提出设想,建立市级统筹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借鉴中央直属系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行政管理和经费保障体制进行改革,保证各区县的教育投入。“把目光放在未来,更好地打破城乡鸿沟。”重庆大学副校长张宗益如是说。

  数字快读

  11小时

  农民工平均周工作时间为54小时,比本地居民高近11小时。

  575.6元

  重庆农民家庭户均耕地面积仅2.7亩,自己耕种土地的每亩经营成本为225.2元,经营收益为每亩575.6元

  14356元

  2007年重庆市调查样本农民工人均收入14356元。仅相当于城镇职工的58%,尚无力承担城镇住房、子女教育和其他消费支出,更谈不上在城市定居。

  88%

  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了农民工总数的88%

  8万

  假设第一步只允许十年以上的农民工转换身份,估计重庆将有7万至8万外出务工十年以上的农民工变成城市居民。

  61%

  重庆市农民工所租房屋中有46%不同程度存在阴暗、潮湿现象和安全隐患,其中17%没有自来水,61%不附带卫生间,57%不附带厨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 外出务工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