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信息是支撑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北京市坚持把促进农民就业放在首位,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和扶持政策。确立建立市、区县、乡镇联网,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乡镇社保所要健全职业介绍服务功能,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大兴区与区内1454家经济实力强、企业效益好、用工规范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签订了“空岗报告协议书”。企业有了空岗,及时与劳动局部门取得联系,职介中心通过遍布全区各镇、社区、村里的招聘信息网络为其免费发布招聘信息。大兴区已完成区、镇、村(社区)三级就业平台,并先后建立了8个镇级劳动力市场。通过农村劳动力信息管理系统,所有的招聘信息实时滚动播放,农民不出村就可以了解招聘信息。
延庆县劳动保障部门拓展农民就业渠道,走出去进城和西城区、丰台区、朝阳区的保障部门攀亲结对子,城乡手拉手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目前,7个乡镇社保所和西城区的7个街道办事处结成了对子,使岗位信息和劳务输出直接对接。延庆县“进城攀亲”只是郊区县政府部门解决农民就业的一种尝试。据统计,北京市建立了城乡“手拉手”就业协作机制,促进农民跨区域流动就业,目前已有17个区县、167 个乡镇和街道建立了就业协作关系,结成145个对子,帮助5.3万名农民实现跨区转移就业。
技能培训是基石
农民外出打工,是近些年来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农民工出现了“返乡潮”。无论是下岗人员找工作,还是农民自主创业打天下,都离不开一个关键,就是过硬的技能本领。北京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培养“创业型”、“带动型”农村实用人才。海淀区通过辅助带动、专家传授、院镇合作、企业培训、协会培训等培养方式,培养在推广农业技术、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实用人才。密云县石城镇石塘路村以合作社为平台,开发以棒皮等废弃物为原料的草编旅游纪念品。多次聘请山东等地的草编专家前来培训,使培训对象在不出家门、不误农事的情况下,熟练掌握技能,日均增收30元以上。而密云县的套里村开办了“农民夜校”。村里整合党员活动室、田间学校等资源,开发数字影院等教学手段,采取案例教学等培训方式,利用晚上的农闲时间传播与蔬菜产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夜校学员已从98人发展到近200人。
农民找工作难,尤其是 “4050”人员由于年龄、技能、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使就业更加困难。加强“4050”农村人员的技能培训,是帮助这一群体就业的有效手段。大兴区实施了“ 两个千”工程,即千名巧娘和千名精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针对农村大龄妇女不能离家的特点,对其采取农闲培训、休息挣钱的方式培训,使区内千余名妇女不出家门就实现了转移增收。延庆县在原先对自主创业众多优惠的政策之上,再对“4050”人员从事自主创业的采取上门服务、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使他们能够顺利开展自主创业。同时对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兴办企业的,该县将纳入政府中小企业担保资金支持范围,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7-10/11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