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全校数千名学生利用寒假深入全国28个省市区,对返乡农民工状况进行细致详实的走访调研后,完成了总计18.5万多字的《2009,关注中国返乡农民工社会调查文集》和数篇农民工问题专项论文。
学以致用
调研所得震撼同学心灵
“去年底、今年初,部分农民工返乡,他们的去向和生存状态令大学生们非常关心。”共青团华南理工大学委员会副书记房俊东谈到了这次调查的初衷。
华南理工大学2008级研究生王坤钟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专业知识不能压箱底,要学以致用。”在2009年寒假前,学校团委组织了3000多名来自各专业的同学,深入全国28个省区市,走访调研返乡农民工,共回收问卷3679份,完成调查报告738篇。
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拉家常,向“村官”问情况。调研所得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我们深深感动于农民工兄弟的坚强、乐观,但也发现了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困惑、艰辛与无奈。”调研报告的执笔人之一、行政管理专业大四学生李登月有些激动地说。
参与调研活动的大学生们来自各种不同的专业。学行政管理的王坤钟用经济模型分析返乡农民工创业面临的优势、劣势与机会;学营销的董晓燃利用社会统计学软件,揭示各种因素对于农民工返乡现状的内在相关性……最终,一份《2009,关注中国返乡农民工社会调查文集》和数篇农民工问题专项论文问世了。
肩挑责任
毕业后愿在基层一线服务
调研过程中,董晓燃接触到一些因金融危机返乡的农民工。“他们要比我想象的乐观得多。”董晓燃被这种精神深深感动了,“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应该向农民工学习这种乐观精神。”
材料学院高分子专业2007级学生李俊杰来自湖北省随州市的农村。他告诉记者,从很早开始,大家就能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读得朗朗上口,但直到这次调研,他才开始真正对家乡全面关注,“希望毕业后能回到家乡办工厂,和家乡人民一起奔小康”。
来自陕西宝鸡农村,现就读于法学院的2006级学生苟红丽,已经连续做了3年农村调查。经历了这3次调查,她发现自己对于家乡的感情,越来越难以割舍。 “我觉得家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有义务去回馈这方养我的故土。”苟红丽打算,毕业后回家乡考公务员,在基层一线服务家乡人民。
正如房俊东所说,“调查实践,除了让学生们磨炼品格,掘取真知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明确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责任与神圣使命。”
社会实践
华南理工学子“必修课”
华南理工大学开展社会实践已有20余年历史,自2006年起,更利用学生寒暑假返乡之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围绕农村的大型调研活动。如今,利用假期,走出课堂,走进农村、社区、厂矿,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社会实践,已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的“必修课”。3年来,全校数万学子自发组织了1万多个调研小组,走访了2.5万多个村庄,访问了4万多家农户,汇集成了6本调查报告文集,连续5年获得“全国大中专院校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有超过10万人次的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志愿者行动,为社会提供了超过30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该校清明义工队21年风雨无阻在广州火葬场、银河公墓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获得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这些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体现了同学们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关爱人民的精神向往和价值追求,加深了同学们对国家、社会的全面了解,引导同学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综合能力。”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迎军表示,“社会实践已经成为我校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成为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延伸与拓展。”
在毕业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华南理工大学又有142名毕业生即将踏上征程,远赴新疆、西藏、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边远省区就业,在基层燃烧青春,成就梦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7-02/11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