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中,李美锐和肖方云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来到深圳,是因为有亲属在深圳打工,虽然这些亲属现在也处于失业当中。
记者:“你们出来之前,心里有没有底,能不能找到工作?”
农民工李美锐:“那没有。”
农民工肖方云:“反正出来的时候想着,这里找不到肯定那里也能找到,就到处转吧,结果出来什么结果都没有。”
记者:“你们出来之前有没有在当地,从哪得到一些信息,就是说哪个地方工作可能会好找,需要哪些人。”
肖方云:“没有。”
李美锐的叔叔告诉记者,他当初来深圳也是因为有老乡在这里。
李美锐的叔叔李均圣:“包括我自己在这混了这么多年,都是碰运气。”
李美锐这一家当中,最多的已经在外打工十几年,最少的也有五六年,虽然在外打工多年,但他们依然是除了亲戚、老乡之外,基本不信任来自其它渠道的信息。
肖方云:“不信任,上当受骗害怕了吧,现在都对哪一点都不信任了。”
而缺乏技能也成为这些农民工找工作的更大障碍。在采访期间,记者曾跟随全顺人力资源公司的董事长张全收去过一家工厂,这是一家生产针织品的企业,急需大量会使用电车的技术工。
张全收:“我想问一下,在座的会蹬电车的人有多少,大家举手,站起来,有这个技术为什么不站起来,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二十六个,千分之二十六。”
李美锐和肖方云告诉记者,他们也知道掌握技术的重要性,但两人小学毕业后就迫于贫困出来打工,这些年来赚的钱一分都没有剩下,也根本没有学到任何技术。
李美锐:“那个想也是白想,你想也是不会干成的,那是白想。”
记者:“为什么觉得白想呢?”
李美锐:“那是自然,你家又没有钱,那你不是白想么。”
如何帮助农民工走出失业、盲目就业、再失业的怪圈?
象李美锐和肖方云这样的男性农民工成为就业大军中最弱势的群体。他们找不到就业渠道,加上自身文化水平低,只能流动盲目。很多时候,为了谋生匆匆不得不就业,更无法提高自己的技能,从而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当中。怎么样才能帮助这部分农民工走出失业、盲目就业、再失业的怪圈?专家告诉我们,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创新。
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劳动力就业专家。郑功成说,在积极创造就业岗位的同时,输入地管理部门可以考虑在政策上进行调整,为农民工提供有效的技能培训。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这个培训应该把当地的农民工,应该把他们吸收进来,提供有效的培训和技能教育,那么还有失业保险基金,这也是我们主管部门可以做的事情,我们的失业保险基金现在估计已经超过一千个亿,这一千个亿现在我觉得是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深圳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也确实正在增加投入,鼓励对农民工加强培训。
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管理处处长宋献华:“培训一个就是鼓励企业培训,你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你多鼓励企业,再就是鼓励社会培训,第三就是政府补贴的培训,政府给予补贴了,中央财政市财政都给一部分了,再就是加强培训的协作了。”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仅以企业培训来说,实际操作中难度极大,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提供了这样一个数据,正常情况下,农民工流失率接近50%,也就是说,每年新开工时,每两名农民工中就会有一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再返回到工厂;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农民工占全部农民工比例达到了70%,这些新一代农民工相对缺乏忍耐精神,管理难度大。
安尚光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宏:“他的这个生活习惯都要我们来进行给他强调,给他规范,那是太累了,确实太累。”
而这些农民工则告诉记者,由于原来工作好找,他们稍不如意就会离开工厂,或者到其它城市谋生,至于培训,而根本无从谈起。
李均圣:“实际的话就是培训也听说过,听说过的话,你这种就是说没有文化,又没有人际关系,就是说信息又不宽的,轮不到你头上来,你怎么的话你找都找不到,就这么回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2-17/110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