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问题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前,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村建设的主要抓手,使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
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农产品从以往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农业发展由主要受资源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在农产品短缺时期,只要农业增产,农民就能增收。而存在需求约束的情况下,一般意义上的农业增产便不足以使农民增收,关键要看市场对增产的反应。
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从黄冈市农产品成本核算看,2006年种植水稻、小麦、油料的亩平纯收益分别为47元、17元和60元,比外出务工每天收入30-50元多不了多少。由於饲料涨价和中间环节的影响,农民养猪、养鸡、养牛的纯收益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老化。由於投入不足、欠账太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不强。
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业人口比重大、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是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性制约因素。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劳务经济力度加大,2007年黄冈共转移农村劳力147万人,为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必须看到,劳务转移缺乏长效机制,收入很不稳定;另一方面,由於转移渠道偏窄,还有100万农村劳力需要向城镇转移。
调整城乡关系促进全面协调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关系国民经济全局,不能仅从农业本身考虑,要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从长远发展看,只有通过调整城乡关系,逐步解决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严重失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调整城乡关系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纵观各国城乡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两个趋向,这就是在工业化初期,从农村中积累支持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这是第一个普遍趋向。当工业化进展到相当程度以后,又出现第二个趋向,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了。目前,尽管农民收入提高了,但远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程度,实际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了。
调整城乡关系必须与工业化、现代化齐头并进。城乡关系的本质是工农关系。调整城乡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调整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促使工农业的协调发展。目前,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调整城乡关系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应抓住时机,实行积极的反哺农业、支持农业的政策,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调整城乡关系的战略思想和基本方针。在调整城乡关系上重点要做到三个转变::一是在战略思想上,要由过去的依靠农业积极支撑工业发展,转变到依靠扩大农村市场刺激工业发展上来。二是在战略方针转变上,政府要切实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和宏观调控手段,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在工农业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分配格局,特别是要提高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对农业进行扶持。三是在战略重点转变上,要继续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使农民真正得到休养生息,不断开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在推进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注重生产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是第一要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始终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既要立足农业抓农业,更要跳出农业抓农业,学会用科学统筹观念谋划农业,用市场经济观念经营农业,用产业发展思路推进农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8-02-13/10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