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从“下岗工人”到“新型农民”


        故事导读:吴大权,从开县丰乐水泥厂下岗后,当过维修工,做过生意,拉过黄包车。2006年8 月,看准商机的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在竹溪镇竹溪村租赁土地150 亩,建立大棚无公害蔬菜基地,当上地道的农民。如今,他的蔬菜基地常年有固定农民工10人,季节工达300 人,每年支付农民工工资达20多万元。

        下岗不可怕,只要肯闯

        “不认输是我的个性。”

        “人只要不懒,敢闯敢干敢吃苦,在哪都可以找到工作的!" 吴大权说,这是他下岗后一直在心底里默默鼓励自己的话。

        1995年,吴大权从丰乐水泥厂下岗,正值壮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容不得他半点松闲,于是,他拜师学修理自行车,之后开了自行车维修部。钱虽挣得不多,但也比上班强,这让他对自谋职业有了信心。

        后来他又做过生意,拉过黄包车,用勤劳的汗水,换取家人殷实的生活。

        “后来,我们家有好几辆黄包车,我靠收租金当上小老板了。” 吴大权说。

        不断的打拼,让吴大权有了胆识,有了经验,更有了创业的志气。

        不顾反对,租地种菜当“农民”

        “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出样子。”

        2006年4 月,吴大权了解到我县在竹溪成立蔬菜基地。" 当时我想,蔬菜天天要消耗,何不趁这个机会去竹溪建立蔬菜基地。" 他没给家人说,跑到竹溪蔬菜基地考察,了解相关政策。

        “当我给家人说自己在竹溪租地种蔬菜的打算时,家人里坚决反对,但我这个人的个性就是不肯轻易退步,越说困难大,我越不信邪!”就这样,吴大权说干就干。

        2006年8 月,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吴大权在竹溪村租地150 亩,迅速找农民工修机耕道,平地挖沟、整田坎、搭架、挖粪池等工作。最先估计投资20万,结果投资40万,巨大的经济压力坚定了吴大权“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出样子”的决心。

        “几个月下来,他天天呆在地里,跑东跑西,晒得黢黑,瘦了20多斤。”吴大权的姐姐说起弟弟当初创业的艰辛,还心疼不已。

        苦学钻研,“外行”变“内行”

        “干一行,就要精一行”

        记者看到,在吴大权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种植书籍,《施肥技术手册》、《无公害生产技术》、《茄果类蔬菜病虫害防治》等应有尽有。

        每当从地里回来,不管多晚吴大权就“啃”起书本来,“有了理论知识,再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用,效果真的不同。”这一点他深有感触。

        记得前年他发现地里的莴苣叶起了黄斑点,慢慢叶子就蔫掉,老吴还以为是正常老掉的叶子,偶然在电视7 套节目《乡村大世界》中,他找到了答案,随即“照本宣科”,给莴苣进行“灭菌”处理。没多久莴苣又恢复了原来葱郁的景象。

        从那以后,吴大权更注重学习。“既然搞了这一行,不学,肯定行不通!”吴大权说,只有靠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有县里派的技术指导员,我自己还聘请了一位。”

        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告诉记者,老吴有很强的科技意识,从选种、育苗到种植,还善于捕捉市场,今年种的花菜、四季豆、西红柿最先抢占开县、万州、开江等地大市场。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抽样检查中,大白菜、四季豆、西红柿、萝卜合格率达100 %,符合无公害蔬菜标准。

        一年付出农民工资20万

        “我要让周围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记者在吴大权的基地上,看见十几个人正在忙碌着,据了解他们都是附近的农民,他们土地出租后,每年收取租金,然后帮老吴种菜,按月领工资。正在搭架子的陈立春说:“我每月能拿上800 元工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基地 蔬菜 莴苣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