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珍
1月3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名单,青岛莱西市、西海岸新区榜上有名,这也意味着经过三年努力,青岛成为全国第一个整市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计划单列市。据青岛农机局预计,2018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3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7.8%,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在青岛的农忙季节,农民只需一个电话,农机合作社就把耕地播种的活轻松地干完了。“开着汽车上坡,驾驶拖拉机种地”成为当地农民的生活写照。青岛的农机化已经进入了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时代。
现代“铁牛”满地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青岛农机装备步入大踏步升级换代期,大马力、复合式、高性能的大型农业机械驰骋田野,地上的拖拉机、空中的植保机、水下的增氧机,一大批绿色、环保、高精端农业机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撑。
平度市农机手高洪云激动地说:“我花12万元买了台导航系统装在拖拉机上,播种马铃薯,开沟、播种、覆盖地膜一次完成,机器自己能干活,因为车跑的笔直,10亩地能节省出半亩地,农民排队使用,仅一个春季就能收入6-7万元哩!”农民们说,这台机器播1亩收120元,别的机器收70-80元,我们还都喜欢用它。
阴雨天晾晒小麦是农民头疼的事,而粮食烘干机让农民再也不用看老天的“脸色”。给农作物打药,无人植保机取代人工,彻底让农民脱离农药之苦。而为了发展农业机械化,青岛市农机部门可谓用了洪荒之力:
创新“购机模式”,领跑农机化,惠及千万家。多年来,青岛市农机部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一手抓改革创新,一手抓监督落实,实现了农民、企业、政府三满意,已连续四年获得农业农村部延伸绩效管理考核优秀。2014年,青岛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自主购机、带机核实、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新办法,得到农机化管理司的充分肯定。2017年,青岛在全国率先开发使用手机APP,农民1个申请几分钟就能完成,农机人员审核1台机具只需1分钟,经验在全国推广。2018年全市通过手机APP提报申请的占98%,审核全部用APP,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办理补贴“只跑一次”。全市累计安排补贴资金13.1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近12万台(套),受益农户9万户,提升了农机化装备水平,加快了农机化进程。
创新科技推广模式,让新技术“开花结果”。持续打造农机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和试验示范推广创新平台,建立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布制度,在全市范围建设了80多个部级和市级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引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果茶业等领域的农机化技术应用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建立联盟搭平台,引来“金凤凰”。建立青岛市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扩大招商引资,搭建起农机产、学、研、推资源整合平台。全市农机装备制造企业60多家,总投资18多亿元。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项目落户胶州经济开发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院青岛分院项目已签约落户,将以农业智能装备辐射引领农业土地提质增效;以人工智能引领挖掘农业大数据,形成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土地变成“面包田”青岛农机化正在向纵深领域发展壮大,践行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由一家一户分散农机作业向一体化经营转变;由单项作业向农林牧副渔全程全面机械化转变;由耕种型向涵养土地资源型转变;由传统型向信息化、智能化和集约化转变!
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使粮食高质量地颗粒归仓。围绕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四大主要农作物,突出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大环节,统筹整合配置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深化农机农艺融合,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95%、85%和83%。辖区5个主要涉农区市全部建成了“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域深松整地工作,让土壤变成了“蓄水池”,促进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农机深松整地是提升耕地质量,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2015年,青岛市农机部门在全国率先打响了实施全域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攻坚战,争取市财政投入1亿多元,到2017年,将全市适宜的土地基本深松了一遍,2018年又开始了第二轮农机深松作业。今年64岁的胶州市洋河镇朱季村杜高谷,采用农机深松整地种了300多亩地。他兴奋地说:“深松打破了犁底层,有利于农作物下扎,2018年少浇了1遍水,小麦、玉米亩产量还分别达到了600多公斤和700多公斤,小麦亩均增产了10%呢!”。更让他高兴的是,2018年3月7日,老杜家的机械化深松作业场景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9-1-23/233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