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宿州市埇桥区:练就全程机械化这门“武功”有秘笈


王晓宇

今年还没出正月,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的农户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呈现出一片春耕备耕的繁忙景象。大年初三,该区西二铺乡永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卫东就带领着社员管理合作社的大棚;大年初九,该区沟西村很多家里的门就上了锁,田野里到处是忙活着的人,运农家肥的,耕地的,忙得不亦乐乎。当天,埇桥区农机大市场销售火爆,许多农民争购农机忙备耕。随着埇桥区的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种地已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差事,农民对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渴望也就越来越高。近年来,该区农机部门不断摸索适合当地的机械化技术路线,补短板、促全程,截至2017年底,该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8%,日烘干粮食能力近万吨,各类高效植保机械6300多台(套),秸秆机械综合利用率达85%。也因为这如此亮眼的成绩,该区跻身为第二批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精准定位补短板

今年一入春,安徽省宿州埇桥区西二铺乡汴河街道马梨园村马胜昔家庭农场的几台自走式喷药机和追肥农机就已经开始在返青的麦田里往来穿梭了。“往年,农民大都到了春分前后才开始田管。那时草也长高了、病害也形成了,结果是药没少用、力没少出,效果还不好。今年春季短,更要抓紧有利时机。”马胜昔说,“现在追一遍肥、浇一遍水、打一遍药,午收每亩能多打百斤粮。”老马的“种田经”中有一个关键词——植保。一直以来,与耕种收这三个环节相比,植保的机械化程度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如何补齐植保这个短板?据桥区农机局局长夏晓介绍,该区农机部门围绕推进小麦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高效植保,积极开展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种肥同播、统防统治,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提高施肥、植保机械化、精准化水平。截至2017年底,该区的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62.1%。

除了植保环节之外,提高粮食烘干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对于埇桥区来说也至关重要。该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小麦、大豆,熟制为一年两熟。也就是说,每年“三夏”、“三秋”抢种抢收的时候,遇上阴雨天气,如果没有烘干设备的帮忙,后果是很严重的。因此,该区农机部门通过合理运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助、农机化推广示范等项目资金,向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倾斜,提高农机化扶持资金使用的指向性、精确性和实效性,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对粮食烘干等机械化作业实施补助,以鼓励地方安装适合的粮食烘干设备。“我们合作社现有1组大型粮食烘干机,日烘干能力100万斤左右,不仅能满足自己流转土地的粮食烘干需要,还能为周边农民提供1600万斤左右的粮食烘干服务,有效解决周边农民粮食晾晒难问题,补齐烘干环节的机械化短板。”埇桥区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淮河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之一李勇告诉记者。据了解,该区拥有粮食烘干机组107台(套),日烘干能力近万吨。

据夏晓介绍,自2014年以来,埇桥区在充分利用国家购机补贴资金的同时,共投入地方财政资金8932万元用于农机装备的更新与优化。新增大型拖拉机2300台、谷物收获机1900台、玉米收获机730台、新型玉米播种机5300台,大豆播种机7900多台,烘干机77台(套),各类高效植保机械4200多台,秸秆还田机2700多台、520多台深松机使用了远程质量监控设备。通过积极的引导,使该区农机装备水平得到质的提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机具配套比从原来的1:2优化至1:3.2以上,高于全国1:2.4的平均水平。农机装备结构的合理优化也进一步加快了该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我们要继续科学谋划今年的农机化工作,力争2018年全区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夏晓信心满满。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这两年,一到七八月份,玉米地就成了埇桥区帮群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爱华最常驻足的地方,“究竟是采用传统秸秆灭茬还田技术好,还是采用区里新推广的板茬免耕播种技术好,只有在田里亲自看了才能知道。”蔡爱华告诉记者。从2015年开始,开展“小麦—玉米轮作”生产的蔡爱华在秸秆处理方式上已经经历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2015年,从之前的一烧了之到灭茬还田,第二次是去年,从灭茬还田再到板茬免耕播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玉米 小麦 灭茬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