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沙洋县拾回桥镇:机械收割中稻纪实


“现在愿意种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最早使用农机的二哥张书海告诉记者,他最早购买了拖拉机和农机具,帮助村民耕地、整地,一个春秋下来收入三四万元。但随着当地的农机越来越多,他更多的是帮助自家兄弟平地整地。后来,三哥张书红购买了联合收割机,开始为村民收割水稻和油菜,一年也有三四万收入。

张书海告诉记者,当地水稻生产除了插秧,其它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而插秧恰恰是“最不是人干的活,一天下来,累的腰都直不起来。直播技术虽然产量可以,但长草的问题不好解决,所以机插秧是大势所趋”。

几年前老二买过一台插秧机,总价18000元,国家补贴7500元,使用两年后卖了,因为当时插秧机维修跟不上,断秧现象严重,动力也不足。现在插秧机技术更成熟了,用的人也多了,能够大大节省人工费用。

哥们几个就给老四算了一笔账。以当前粮价计算,老四今年卖粮的纯收益可达10万元,插秧时需要80个工,以每工200元算,就是16000元,足可以买一个插秧机了。

“目前我们种的田还是少了,收益也少,只能说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今后还要扩大流转面积,实现土地连片种植,这样就可购买插秧机,建育秧棚,真正实现种稻全程机械化。”采访临别,三兄弟反复表达他们的愿望。

 

农机跨区作业急需“破茧成蝶”

广袤的乡村田野,规模空前的农机跨区作业大潮,正在引领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悄然变革,变革之中不仅让农民感觉到种粮越来越有盼头,也让更多的农机手尝到“甜头”。这场变革之中,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作业像滚雪球一样规模急剧扩张,已经不再是第一产业的“衍生品”,变得越来越不可替代,日益成为推进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这是十多天来记者对跨区作业机手、当地机手和农民跟踪采访的真切体会。

农民观念上的改变是最明显的。在采访期间,农民一直表达了对平整土地、发展农业机械化以及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渴望。王桥村5组地块小而散,有一家15亩的田,有17块地,最小的不到半亩,这种情况在农村比较普遍。因此,该组农民不惜损失一季油菜收成,积极欢迎9月中旬启动的整地工程;张新村张书林租种90亩稻田,分散在多个村组,虽然今年的收入达到10万元,但他希望租种更多耕地,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老山村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统一采购更便宜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机服务。担任多年刘店村党支部书记的拾回桥镇政府农办主任刘居银认为,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合农民的农机具和各项资源,给农民提供实惠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各级政府的应尽责任。

让跨区作业干得更舒畅,是机手们的一大心愿。艰辛、乐观、向往是农机手的真实写照,为了多赚一点,风餐露宿是常态。可喜的是这种状态开始在逐步好转。沙洋县农机局彭开权局长表示:“机手们遇到的这些困难,就是我们农机部门的工作重点,而农民对机械化的诉求,就是农机部门的工作动力”。

火热的市场背后,需要冷静思考。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农机作业已经迎来了“破茧成蝶”的大好时机。今年4月14,湖北省农机局与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在武汉举行湖北移动“农机通”合作项目启动仪式。湖北移动“农机通”以手机为平台,面向全省农机人员免费提供农机法规政策、购置补贴、安全知识、作业市场、技术推广、互助保险、维修服务等多方面的信息资讯服务,实现农机用户与农机部门的双向无障碍沟通。

但在现实中,如何让“农机通”成为机手和农民联通的“主渠道”,还需要工作思路的革新。拾回桥镇党委书记王文、镇长周华认为,真正实现农机作业网络化、数字化,关键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信息的上传,就是要将村、组、户需要农机作业的面积、时间等相关信息上传至网络;二是让更多参与社会化服务的机手注册,促进与需要服务的农民对接,以不误农时农事;三是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服务制度体系,让供需双方有法律法规保障。这些有的需要基层去落实,有些还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不能局限于一县、一市、甚至于一省。(何红卫 李振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稻谷 联合收割机 耕地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