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二探“20佳”的合作社发展观


:何苗

今年,本报仍旧借雷沃杯2013“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颁奖之际,请“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参与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共发出19份,收回有效问卷18份。问卷将合作社股份组成、土地流转、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新技术新装备需求等热点问题作为重点,与去年相比,更具有针对性和探索性。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18位理事长35—45岁的有6人,45—55岁的有10人,55岁以上的有2人。与去年相对比,45—55岁以上的理事长数量虽仍旧最多,但35—45岁理事长人数较去年有所增加。18位理事长中有15人填写了学历,理事长中大专以上的有6人,其中,35—45岁的2人,45—55岁的3人,55岁以上的2人;高中水平的共有5人,其中,35—45岁的2人,45—55岁的3人;初中及中专水平的有4人,其中,35—45岁的2人,45—55岁的2人。

调查问卷还显示,由于政策、生产条件等因素的新变化,理事长们对待当前及未来的合作社发展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新的困扰。

如何入社:复合型入股方式最得人心

今年,问卷重点调查了农机合作社股份组成情况,以及理事长们对合作社社员入股的想法。除了1家合作社是带资金入社,其他17家全部以带机入社、带地入社、带资金入社等其中两者或三者并存的复合型入股方式。

大多数理事长们认为,复合型入股是最适合当前农机合作社发展实际情况的股份组成方式。其原因有二,从成本角度来看,复合型入股方式涉及入股范围很广,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能在短时间内把所需资金和劳动资料集中,大大提高了效率。从实际生产角度来看,带机入社的农民基本都是农机手,能很快融入实际工作中,也为合作社节省了人力开支。

土地经营调查:引出“带地入社”不同观点

在土地经营方面,18家农机合作社都流转、托管土地。从调查问卷来看,18家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最少的也超过了1000亩,流转土地面积最多的则接近上万亩。从土地经营方式上,合作社理事长的想法不尽相同,但集中在土地托管、土地承包和农民带地入社(入股)上。认为合作社应该承包和托管土地的合作社理事长超过半数,有14人,但14家合作社中,部分合作社的实际情况是土地承包、托管和农民带地入社(入股)并存的实际情况。合作社理事长们之所以在土地经营方面想法不一,主要还是与当地农业、经济和土地规模等因素有关。

同时,在理事长们眼中“带地入社”的不同含义也影响着其对合作社土地经营方式的选择。一些地区合作社将农民“带地入社”视同于“带地入股”,即带地入社的农民加入合作社后既有投票权,又享受年终分红,具体案例可参照“仁发模式”。而在实际中,很多合作社所认为的“带地入社”其实是另一种土地托管模式,或者说是VIP式的托管模式,即在原有农机服务托管的基础上,延伸了服务链条,合作社从种子、化肥的产前农资采购阶段到加工、销售等后期产品处理阶段都全权代理。年末,合作社扣除生产成本、服务费后将土地利润交给农民。有的合作社还会根据当年利润的实际情况给带地入社的农民分红,以稳固这种合作关系。不过,这种方式入社的农民没有合作社理事会投票的权利。

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使得很多合作社更愿意将“带地入社”视为VIP式的托管模式,这是合作社理事长们赞同土地经营以承包和托管为主的主要原因。

资金和土地问题:掣肘合作社发展

2013年,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文件更加使合作社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然而,农机合作社在未来漫长的道路中与其他主体如何竞争和合作,如何保全自身地位,着实让18位合作社理事长喜忧参半。

在调查问卷中,理事长们都肯定了农机合作社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优势和地位,相比其他主体,农机合作社将人才、资金、技术、装备整合集中,既能进行社会化服务,又能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既能纵向延长产业链条,又能横向拓展业务范围;既能在当前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下发挥作用,又能适应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

优势瞩目,劣势也同样明显。18位理事长共同认为,与其他主体相比,农机合作社在成本方面就要高出很多,比如机具投入和人工投入。高投入就必须要求高收入,这个过程背后跟随的就是高风险。要想抵御风险,至少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基础,稳定的业务作为后盾。归根结底,农机合作社对资金和土地的需求比其他主体要更高。与去年的调查问卷结果相似,今年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们认为,合作社面临的最大困难仍旧是缺乏资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业生产 土地面积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