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蒙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政策扶持不够,与周边县区差距明显。我县自发展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来,管理部门仅在2007、2009两年争取到省财政农机合作社建设项目,农机服务能力提升项目2次,投入资金60万元为全县部分作业服务协会、合作社添置办公桌椅、档案存放柜、维修工具、电脑设备等,财政投入扶持明显不足。与周边县区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对发展变化明显、应急调度能力突出、服务功能明显提高的农机合作社给予奖励的政策相比,我们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建议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专门奖励扶持措施,争取每个乡镇因地制宜建设1—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促进、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提高。

3、人才不足成为合作社管理水平上台阶的关键。全县5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装备实力不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尽管都开展各具特色的管理、服务活动,但管理不规范特别是财务账目设立不到位普遍存在,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农机维修及配件供应服务应是专业合作社大有可为之所长,全县高级农机维修技师仅一人,依托品牌农机维修服务站适当建设3—4农机专业维修服务平台是农机合作社建设亮点之所在。为此,今后应依托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项目,聘请专门人员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维修技工的培训,建设一支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人才队伍。

4、合作社农机安全生产平台作用发挥不足。农机安全生产是农机化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所有农机专业合作社都应成为农机管理部门特别是农机监理机构联系农机手的桥梁和纽带。应采取力所能及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机合作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组织管理功能,将农机入户登记、年度检验、安全培训、换发证照等公共安全服务直接与合作社对接,通过合作社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实现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为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全面发展,农机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加快发展,提升水平,注重规范,完善管理,运转高效”的要求,多元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机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优质、快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切实把农机合作社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大力宣传农机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的先进典型,以此来增强农民对农机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充分调动农机管理、推广、培训、监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力量,整合资源,落实责任,形成抓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合力,在扶持鼓励、政策优惠、资金扶持、业务指导等方面,大力培育发展几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农机合作社建设亮点。及时总结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宣传,引导带动全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二是争取政策扶持。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和资金,对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给予支持,并采取“先建后补”的办法,优先对农机合作社场院、机库棚建设进行补助;在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要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做到应补尽补;实施农机化示范项目、农机化推进工程、深松整地财政补贴等项目应要求由农机合作社承担与实施;争取政府出台信贷和融资方面的支持政策,帮助合作社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

三是推进规范建设。通过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农机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注重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创建内涵,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民主决策,合理确定利益分配,逐步达到基础设施完善、运行机制良好、财务制度健全、服务领域宽泛、经营效益显著、利益分配合理的规范化建设标准。

四是促进快速发展。设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指导机构,确保及时提供公共政策咨询;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大力推行订单作业、合同作业、承包作业、跨区作业等服务模式;促进土地流转,鼓励合作社主办、创办家庭农场,提高规模化作业水平;充分利用农机化服务信息平台,配置信息网络设备,为合作社生产、经营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对农机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管理及技术人员重点开展法律法规、经营管理、财务会计、机具维修、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善管理、会经营、懂技术的合作社专门人才,全面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共同协作,合力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提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土地 农业机械 农民增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