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蒙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邓学民 沈朝华

蒙城县是安徽省农机化“十强”县,也是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安徽省农机富民工程重点县。近年来,蒙城县农机部门按照“建设、发展、规范、壮大”的工作思路,通过“部门引导、重点扶持、市场运作、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促进农机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全县先后注册成立5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农机服务经纪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农机补贴政策倾斜扶持措施,农机合作社农机装备结构合理改善,农机大户、经纪人和农机手通过合作社这一平台实现增收致富;为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蒙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蒙城县农机部门选定示范点协助农机手率先注册成立了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鼓励、引导全县农机作业服务协会、农机安全协会转变身份、逐步过渡成立农机合作社,通过财政项目资金扶持、购置补贴政策带动、农机作业补贴项目促进等方式,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经工商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取得法人资格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58家,入社社员1839余人,拥有各类机具4943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249台,联合收割机894台,配套农具2800台(套)];注册及带机入社农业机械资产总额达2751.4万元。宏志、辉煌、黄波三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二、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办形式、运行方式及特色

近年来,蒙城县农机部门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发展规划、强化指导服务,推进了全县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全县合作社的建设发展上呈现出多元创建、各有侧重、分类明显、实力不均的态势。从创办形式上看,全县农机合作社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农机大户带动型,有26家;二是镇、村干部领办型,有16家;三是技术能手、实体资本合作型,有9家;四是农机合作与土地经营结合型,有7家。创办主体的不同决定了合作社的运行方式且具备不同的功能和特色。

一是农机大户带动型。以伟涛、中信、华国、强丰、王魁、文杰、黄波六个专业合作社为代表。领办人自身是农机大户,了解国家农机化发展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言传身教带动农机手模范执行;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承接到位,组织有力;农机维修、配件供应、跨区作业组织运作、作业合同签订及作业订单履行自成体系,合作社运行有效,充满活力。但合作社管理经费碍于情面没有提取,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管理运行成本无从着落;维修设备及场地、机具停放库棚建设亟待改善,是承接政策倾斜、奖励扶持,极具发展潜能的主体。

伟涛专业合作社所属近30台(套)久保田联合收割机作业队,年度跨区作业时长达七个月,作业收入15万元/年台;领办人在久保田收割机维护、专用配件供应销售服务方面受到机手称赞。中信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能力、配件供应受到罗集当地农机手信赖,带动近30名农机手参与跨区作业和当地农业生产作业而实现农机手增收。华国专业合作社迪尔佳联收割机、大型四驱拖拉机等机具配置成套、合理,在白湖农场、东北地区连续三年签订农机耕、种、收全程作业合同,全年作业时长近四个月,农机服务收入可观;黄波专业合作社是全县的典型,能承担管理部门调度安排,出色完成任务,先后受到县政府、省政府表彰,合作社征地扩建正在进行中,新的平台为今后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力支撑。

二是镇、村干部领办型。以路南、红宇、勇乐、农鑫、方平、曦光为代表。合作社发展初期,以路南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镇、村干部领办的合作社,为蒙城农机服务品牌创建付出了艰辛和汗水,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路南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品牌,树立了蒙城农机的良好形象。此类型合作社行政资源介入农机合作管理运行,利于政策落实;组织召集农机手高效,管理得力;村干部热心为机手办事,应急处置协调地位凸显。但农机手合作松散,村干部无偿付出劳动没有回报积极性不高,合作社管理经费提取无法落实,发展后劲不足,却又是农机管理部门不可或缺的专业合作社补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土地 农业机械 农民增收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