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蒙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网友投稿  2013-08-23  互联网

:邓学民 沈朝华

蒙城县是安徽省农机化“十强”县,也是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安徽省农机富民工程重点县。近年来,蒙城县农机部门按照“建设、发展、规范、壮大”的工作思路,通过“部门引导、重点扶持、市场运作、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促进农机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全县先后注册成立5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农机服务经纪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农机补贴政策倾斜扶持措施,农机合作社农机装备结构合理改善,农机大户、经纪人和农机手通过合作社这一平台实现增收致富;为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蒙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蒙城县农机部门选定示范点协助农机手率先注册成立了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鼓励、引导全县农机作业服务协会、农机安全协会转变身份、逐步过渡成立农机合作社,通过财政项目资金扶持、购置补贴政策带动、农机作业补贴项目促进等方式,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经工商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取得法人资格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58家,入社社员1839余人,拥有各类机具4943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249台,联合收割机894台,配套农具2800台(套)];注册及带机入社农业机械资产总额达2751.4万元。宏志、辉煌、黄波三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二、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办形式、运行方式及特色

近年来,蒙城县农机部门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发展规划、强化指导服务,推进了全县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全县合作社的建设发展上呈现出多元创建、各有侧重、分类明显、实力不均的态势。从创办形式上看,全县农机合作社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农机大户带动型,有26家;二是镇、村干部领办型,有16家;三是技术能手、实体资本合作型,有9家;四是农机合作与土地经营结合型,有7家。创办主体的不同决定了合作社的运行方式且具备不同的功能和特色。

一是农机大户带动型。以伟涛、中信、华国、强丰、王魁、文杰、黄波六个专业合作社为代表。领办人自身是农机大户,了解国家农机化发展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言传身教带动农机手模范执行;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承接到位,组织有力;农机维修、配件供应、跨区作业组织运作、作业合同签订及作业订单履行自成体系,合作社运行有效,充满活力。但合作社管理经费碍于情面没有提取,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管理运行成本无从着落;维修设备及场地、机具停放库棚建设亟待改善,是承接政策倾斜、奖励扶持,极具发展潜能的主体。

伟涛专业合作社所属近30台(套)久保田联合收割机作业队,年度跨区作业时长达七个月,作业收入15万元/年台;领办人在久保田收割机维护、专用配件供应销售服务方面受到机手称赞。中信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能力、配件供应受到罗集当地农机手信赖,带动近30名农机手参与跨区作业和当地农业生产作业而实现农机手增收。华国专业合作社迪尔佳联收割机、大型四驱拖拉机等机具配置成套、合理,在白湖农场、东北地区连续三年签订农机耕、种、收全程作业合同,全年作业时长近四个月,农机服务收入可观;黄波专业合作社是全县的典型,能承担管理部门调度安排,出色完成任务,先后受到县政府、省政府表彰,合作社征地扩建正在进行中,新的平台为今后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力支撑。

二是镇、村干部领办型。以路南、红宇、勇乐、农鑫、方平、曦光为代表。合作社发展初期,以路南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镇、村干部领办的合作社,为蒙城农机服务品牌创建付出了艰辛和汗水,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路南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品牌,树立了蒙城农机的良好形象。此类型合作社行政资源介入农机合作管理运行,利于政策落实;组织召集农机手高效,管理得力;村干部热心为机手办事,应急处置协调地位凸显。但农机手合作松散,村干部无偿付出劳动没有回报积极性不高,合作社管理经费提取无法落实,发展后劲不足,却又是农机管理部门不可或缺的专业合作社补充。

路南、红宇合作社组织农机手由于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年度检验、作业证发放工作承接到位,农机手发生事故合作社在监理部门指导下亲自参与协调处置,能够为机手解决实际困难,值得机手及管理部门信赖。勇乐、农鑫合作社由下派村干部创办,热心为农机手服务值得肯定,熟悉了解政策的水平,与管理部门对接意识有待提高;方平专业合作社创办人每年组织全镇农机手麦收前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安全管理“一岗双责”制度,开展农机公共安全服务活动,应当是农机管理机关今后应强力推进的工作形式。

三是技术能手、实体资本结合型。以粮丰(麦豆原种场)、振远(宏源种业)、双龙(加油、配件)、治海(农机维修、配件供应)、胜利(农机销售)、贾永(农机销售)专业合作社为代表。土地流转、良种繁育、农机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服务、油料供应等实体经济运行与农机专业服务紧密结合,资本实力雄厚,相互依存,难以分离;承担农机专业大型活动、应急调动服务、农机技术试验示范项目是其所长。但专注发展的方向不同,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投入兴趣不高,没有明显的政策措施刺激,提升档次、再上台阶不易实现。

粮丰专业合作社是良种繁育基地,也是农机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农委项目落地承办点,合作社机库棚建设、办公场地条件较好,农机维修服务活动经常化。振远合作社是宏源种业制种基地合同服务单位,流转的两千多亩土地离不开农机耕种、植保、收获等专业服务,投入建设示范农机合作社或农机大院,开展先进农机具、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应是理想的落地建设基地。双龙合作社自身具备油料供应、配件销售服务能力,在农机手中间有一定影响力,但农机作业服务结合松散,应急调动能力不足。

四是农机合作与土地经营结合型。以宏志、辉煌、志广、兆辙、代敏专业合作社为代表,办公场地、机库棚建设初具规模;流转土地、代耕代种、订单作业、承接项目能力是其基本特色。

宏志、辉煌合作社是省级示范合作社,办公设施、机库棚建设、合作社场地条件较好,组织跨区作业、引机来蒙作业特点突出;志广、兆辙合作社与种植专业合作社结合,服务当地农业生产,机具配备基本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承接农机专业试验示范项目具备条件;代敏合作社除了服务当地以外,组织农业机械开展农机耕种、收获跨区作业订单服务,在农机深松作业项目实施中承担辛集、小涧、板桥等多个乡镇作业任务,主动、务实、苦干特点突出。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劳动观念、生活质量的改变,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经营管理方式、服务模式恰好满足和适应了千家万户开展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田作业的份额逐年增加,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以种粮大户(农机户)为主体、以全程机械化生产为手段、以土地流转或委托管理为规模化生产模式的家庭农场承办或服务主体已成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总趋势。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农业机械数量的快速增加,提高作业质量、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改善服务态度、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将成为抢占农机作业市场先机的“金钥匙”。农机合作社必须创立农机专业服务品牌才能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获得市场利益的最大化。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农机手合作共赢、促进生产、共同致富的新生事物,依法依规注册成立成为法人实体,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政策扶持不够、建设投入不足、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造成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不规范,发展后劲不足。

1、建设场地成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新农村建设更应将农业机械存放、维修、管理、培训场地列入规划。农机专业合作社无机库棚、农机具露天存放损毁严重让合作社、管理部门为之惋惜又无能为力。此类情况尤以能力条件充足、积极性较高的伟涛、华国、治海、振远、雪山、文杰等合作社极为突出。

2、政策扶持不够,与周边县区差距明显。我县自发展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来,管理部门仅在2007、2009两年争取到省财政农机合作社建设项目,农机服务能力提升项目2次,投入资金60万元为全县部分作业服务协会、合作社添置办公桌椅、档案存放柜、维修工具、电脑设备等,财政投入扶持明显不足。与周边县区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对发展变化明显、应急调度能力突出、服务功能明显提高的农机合作社给予奖励的政策相比,我们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建议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专门奖励扶持措施,争取每个乡镇因地制宜建设1—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促进、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提高。

3、人才不足成为合作社管理水平上台阶的关键。全县5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装备实力不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尽管都开展各具特色的管理、服务活动,但管理不规范特别是财务账目设立不到位普遍存在,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农机维修及配件供应服务应是专业合作社大有可为之所长,全县高级农机维修技师仅一人,依托品牌农机维修服务站适当建设3—4农机专业维修服务平台是农机合作社建设亮点之所在。为此,今后应依托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项目,聘请专门人员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维修技工的培训,建设一支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人才队伍。

4、合作社农机安全生产平台作用发挥不足。农机安全生产是农机化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所有农机专业合作社都应成为农机管理部门特别是农机监理机构联系农机手的桥梁和纽带。应采取力所能及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机合作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组织管理功能,将农机入户登记、年度检验、安全培训、换发证照等公共安全服务直接与合作社对接,通过合作社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实现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为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全面发展,农机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加快发展,提升水平,注重规范,完善管理,运转高效”的要求,多元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机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优质、快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切实把农机合作社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大力宣传农机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的先进典型,以此来增强农民对农机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充分调动农机管理、推广、培训、监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力量,整合资源,落实责任,形成抓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合力,在扶持鼓励、政策优惠、资金扶持、业务指导等方面,大力培育发展几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农机合作社建设亮点。及时总结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宣传,引导带动全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二是争取政策扶持。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和资金,对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给予支持,并采取“先建后补”的办法,优先对农机合作社场院、机库棚建设进行补助;在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要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做到应补尽补;实施农机化示范项目、农机化推进工程、深松整地财政补贴等项目应要求由农机合作社承担与实施;争取政府出台信贷和融资方面的支持政策,帮助合作社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

三是推进规范建设。通过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农机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注重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创建内涵,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民主决策,合理确定利益分配,逐步达到基础设施完善、运行机制良好、财务制度健全、服务领域宽泛、经营效益显著、利益分配合理的规范化建设标准。

四是促进快速发展。设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指导机构,确保及时提供公共政策咨询;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大力推行订单作业、合同作业、承包作业、跨区作业等服务模式;促进土地流转,鼓励合作社主办、创办家庭农场,提高规模化作业水平;充分利用农机化服务信息平台,配置信息网络设备,为合作社生产、经营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对农机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管理及技术人员重点开展法律法规、经营管理、财务会计、机具维修、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善管理、会经营、懂技术的合作社专门人才,全面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共同协作,合力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提高。

(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县农机成人中专学校)

 



http://farm.00-net.com/jx/1/2013-8-23/23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