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合作社+机械化→成功


马丁·吕思

目前,中国人均耕地只有0.1公顷,而这一数字在德国和美国分别为0.3和0.6公顷。因此,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上属于较小的。这也就意味着,要想在农业上取得成功,中国需要极为细致的农业区域管理和最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有两个因素在这里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即提高培训与继续教育的水平,使得农业机械得以高效作业。但毋庸讳言,此时此刻中国在以上两点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在几次前往中国考察期间,我注意到一个与欧洲不同的现象。到目前为止,中国社会似乎通常将农民看作处于弱势的地位。我接触到一些城市居民,他们确实有“一个人生为农民,是命运的问题”这样的想法。据我了解,中国农民很少有获得职业教育和有效培训的机会,像欧洲常见的农场一级的咨询服务机构很少,农民协会组织或农业商会等也不多见。但是,土地使用者和农民实际的基础知识如果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中国将无法最大限度地利用稀缺的耕地资源。

很多中国农民离开他们的土地进城务工,其中尤以年轻人居多。这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短缺。要想弥补这一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农业机械化。现在,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农业装备产业,推动农业机械化的系统也已建立。在每一个省,农机主管部门都根据种植区域制订了最适宜本地的机械化战略。农机主管部门还安排购机补贴和信贷事宜,补贴额度高达30%。但是同时,我认为中国农机制造企业所生产的拖拉机、耕作机械和收获机械等在数量上大概已经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可是很多机械的技术水平还停留在上世纪。因此,中国不断发展的机械化为欧洲的农机制造商提供了很多机会,它们因性价比更有竞争力。在过去几年中,一些欧洲制造的农机已经在中国的一些大型农场中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但是中国政府的补贴仅适用于中国自己制造的农机设备,如果欧洲厂商希望争取到补贴的份额,那么他们至少要在中国组装自己的机器。

由此可以看到,对欧洲农业机械制造商来说,中国的市场有多么巨大!目前,有不少在国际上取得成功的农机公司出于对竞争的犹豫,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考虑,导致他们尚未登陆中国。但时不我待,他们应该抓紧时间。目前,中国劳动力成本还较低,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在未来几年里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即当前的劳动力结构和农时的划分。目前,除了某些特定的作物,或在某些特定的地区,中国几乎所有的作物生产都需要人工劳动,而且大多数地区都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这使得工作总是很繁忙,耕整地之后就播种,还要仔细计划,错开栽培的时间,然后是收获。人工作业还出现在干燥、仓储和运输过程之中,甚至还包括营销领域。当然,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播种时间就显得比较从容,收获时间较短,运输和贮存能力也较其他地区大大提高。

中国发展农机化的另一个障碍是农场规模较小。时下,如果一位中国人希望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在经济上前景看好的农场或农业企业,他就需要大量的土地。他可以向农民租用,但一家一户的土地非常分散,要想达到一定的规模,他可能不得不与成百上千人去签订土地租赁合同。不过,中国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使得签订长期的土地使用合同成为可能。目前有不少对农业前景充满信心的人开始在自家附近租用邻居的土地,同时还雇佣这些土地出让者成为他的合作社雇员。购买拖拉机往往是这种合作社成立之后的第一笔投资。

如今,中国的许多合作社正是采取上述路线。但如果想要承包超过1000公顷的土地,也就意味着至少要和2000个左右的家庭签署土地流转的协议。这种大规模的农场会不会出现,如何操作,在社会上是否能得到认可,以我看来现在还是个未知数。一般农民恐怕很难拿出购买大量农业机械和用于土地流转的资金,因此这种规模的合作社如果出现,其资金也会来自社会的其他方面,而非农业。但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其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也是必然。无论有没有其他人的参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都将按照自己的方式走下去。在这条充满机会的道路上,欧洲农机企业前来提供技术支持,进行建设性的合作,无疑将是正确的选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化 拖拉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