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印象 “三 夏”(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多元化的发展,职业农民、职业机手慢慢形成,并在劳动者舞台上崭露头角。职业务农者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没有什么区别,在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前提下,更加想通过努力体现职业价值甚至是人生价值,这让我们赞赏,也更加尊敬。 

粮食烘干 “三夏”在呼唤

记者 杨鸿博

今年“三夏”期间,记者在河南平顶山进行采访时见到的一幕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天下午4点左右,记者随山东金亿服务队到平顶山市的农村进行采访,途中看到沿途道路上铺满了刚刚收下来的小麦。宽度仅15米左右的乡间公路,顿时被占去了一多半,剩下的宽度仅能让一辆大型货车或两辆轿车勉强通过。由于乡间公路均为双向行驶,致使“三夏”麦收的那几天,当地乡间的交通拥堵一度可向大城市高峰路段“看齐”。这也造成当天这段原本驱车只需20分钟就能通过的路程,竟然花了将近一个半小时。

在随后几周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农民在公路上晒粮”这种曾令管理部门颇为头痛的现象,有些地方仍然十分普遍。在河南平顶山、南阳、漯河、驻马店和山东济南、滨州、淄博、潍坊等记者采访途经的许多地区,“粮食跟车辆抢道”的现象仍不鲜见。除了可能造成的交通拥堵,不少农民还因担心自己晾晒的粮食被行驶车辆轧到,用砖头、石块等围在自家粮食四周,给机动车辆道路行驶安全又增添了一丝隐患。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拥堵及行驶安全还不是“公路晒粮”问题的全部。由于铺设马路用的主要材料沥青中含有有毒物质,而夏天公路路面6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更会加速有害物质挥发,再加上来往车辆排放的尾气,很难说对粮食质量没有影响。

不过若将“公路晒粮”的责任完全归咎到农民身上,显然有失公允。公路晒粮虽然已经明显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公路法》的相关规定,但近年来,该做法仍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于,农民没有找到一条更为简捷、方便,成本又可以接受的粮食干燥途径。

据了解,小麦收获后如果不能及时干燥,很可能生芽发霉。而随着各类建设对土地的征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国家保护耕地政策进一步趋紧,以往农村用于晒粮的“晒场”变得越来越少,而粮食干燥的另一途径——粮食烘干机也由于价格高、保有量少、农民认知度不足等原因一直难以成为粮食干燥的主力。另外,很多人认为,粮食烘干机仅在炎热潮湿的南方地区有市场,在气候相对干燥的北方地区尚无用武之地。

但这一思路已经开始转变。今年5月份,安徽省召开了干燥机械发展高峰论坛,在该省范围内进一步推广粮食烘干的理念,并引入了几款烘干机产品。今年“三夏”采访过程中,山东省滨州市农机管理部门就表示,粮食烘干机可能会成为下一步该市乃至更大范围内农机化推广的重点方向之一。而在淄博市临淄区,当地农机局已于去年开始了推广粮食烘干机的相关尝试,并以烘干机补贴的形式引导当地企业、合作社购置了18台粮食烘干机。

但相对于每年夏天广泛占据各大乡间公路的“晒粮大军”来说,上述努力仍是杯水车薪。临淄区农机局局长刘其明认为,粮食烘干机之所以推广速度较慢,除了价格、政策等因素,最重要的是作为粮食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粮食烘干在产业链上的衔接工作没有理顺,市场因素未能充分起作用,农民露天晒粮已成为习惯,对于粮食烘干操作缺乏了解,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如果粮食烘干能够成为解决“公路晒粮”问题的一条出路,该办法能否顺畅施行,关键还要看政策推广力度。一方面加强道路交通监管、执法力度,同时对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和农业、农机合作社购置烘干机进行补贴,提升粮食烘干机的社会保有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对农民施行烘干作业补贴,并进一步加强粮食烘干示范推广力度,通过政策和市场手段转变农民的生产观念。

将解决方式从封堵变为疏导,或许不久后“公路晒粮”真的会成为历史。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小麦 旱地 气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