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周明军:情系农机事业 书写无悔人生(图)


孙红梅 杨杰 杨雪 马铮 何苗

周明军——一个在农机行业非常陌生的名字,在网上几乎没有他的任何信息,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极其平凡的农机人,却荣膺了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他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对农机事业有着怎样的坚守?带着几许好奇,记者走近了他。

周明军现任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农机研究所所长、成都市农机科研推广服务总站站长。年近花甲的他,已经在农机事业上默默耕耘了了三十多个春秋,多年与农民、泥土、农机打交道的经历,潜移默化影响了他的气质,让他保持着沉稳、大气、淡定、朴实的作风。

在长期的农机科研、技术推广工作中,周明军始终把善钻好学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将求知的触角伸向农机研发的各个领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主持研发的“5HQ热风强制干燥设备研发与应用”等三项课题分别获得部、省、市科技进步奖;“6HD转筒式干燥设备”列为国家“星火计划”第三批推荐项目;“ 2ZYS-4油菜蔬菜移栽机”获部、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取得“数显温控种子催芽机”、“气吸式穴盘精量插种机”等技术专利四项。他主持研发的科技项目不仅在四川省内多处应用,还转化应用到贵州、广西等10多个省(市、区),广泛应用于饲料、林产、中药材、农产品等加工上。

周明军在农业科技推广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2006年,他率先在成都市各区(市、县)展开水稻属地化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试验、示范应用,编写并公开出版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指南》作为指导用书。在他和同事的大力推广下,成都市插秧机拥有量从2006年不到10台提高到2009年的1000余台,机械化插秧面积从2006年的不到100亩发展到2009年的10万亩,为成都市粮经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建设和农机化综合作业指标达到53%,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成都市农村用水保障工程中,周明军积极参与完成各区(市)县200余座农村机电提灌站的勘察设计、改造和新建任务,总装机容量达5000千瓦,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近10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干旱缺水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008年“5.12”地震造成成都市部分区(市、县)农村机电提灌站不同程度破坏和损毁,周明军怀着对灾区群众的深情厚谊,始终坚持一线工作,带领科技人员,冒着余震和泥石流危险,奔赴重灾区都江堰市蒲阳、聚源、虹口、紫坪蒲、青城山等乡镇,对机电提灌站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并反复多次抢修被余震损坏的提灌设施。还按时完成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首批启动项目中的90座农村机电提灌站前期勘测和方案设计任务,最终从130余处勘测结果中确定90处设计方案,汗水洒遍都江堰市的17个乡镇81个村组,对全面恢复和提高灾区农田灌溉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范。

一心为农,甘于坚守,默默奉献,为了心爱的农机事业,周明军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他是我国农机人的骄傲,更是为了我国“三农”事业而默默奉献的典型代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蔬菜 移栽 大气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