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发展农机流通 促进农业机械化


:崔本中

v\:* o\:* .shape@font-face @font-face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农机流通是连接农机生产和农民用户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环节,是农村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流通业是由各种体制和形态的农机公司、农机大市场以及农机生产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组成。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农机流通行业一直坚持不懈地为广大农村供应各种农业机械和其他农村用机电产品,有效地满足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农业机械化跨入中级阶段和促进农机工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农机流通业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之前,农机流通(当时称“农机供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农机产品的计划收购和计划分配,执行的是“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的经营原则和统购包销政策,其收购对象是国家定点农机生产企业,销售对象是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队。改革开放以后,农机产品不再作为生产资料分配,而成为商品进入市场,逐步实行产销见面、开放经营。各级农机公司贯彻“农民需要什么就供应什么”的方针和“合理计费、保本经营”的支农原则,充分发挥“主渠道”和“蓄水池”的作用,在保证供应各种农业机械的同时,积极开拓各种经营业务,拓宽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领域,经营各种农村用机电产品,并以不断深化的优质服务获得生存与发展。农机流通业发展、演变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大体上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978年—1980年,转轨适应期。1978年,各级农机公司全部为国有体制(包括管理、事业、企业),共有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公司2802个,职工人数89830人,另有下伸网点15791个,职工22739人。全系统实现国内农机商品纯购进79.7亿元,纯销售75.9亿元。

1981年—1995年,稳定发展期。这期间全国农机公司系统,县以上国有农机公司始终保持在2600多个,基本上每县一个农机公司。其中1981年2671个,1995年2674个。同时,各农机生产企业开始非常注重农机市场营销,加大了企业销售科(公司)的力量,并配备了大量市场营销人员和“三包”服务人员以及各种服务车辆。因此,这一时期的农机流通业不仅仅是各级国有农机公司,还应包含生产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

1996年—2003年,国有体制转换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农机公司系统发展达到了最高潮。随着国家关于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政策,国有农机公司纷纷改制重组,国有经济成分逐步退出农机流通企业,股份制和民营农机流通企业逐步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到2003年,全国农机流通企业5558个,农机供应点近7万个,从业人员达到18.8万人。

2004年—现在,发展机遇期。《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国家开始实行农机购置补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农机流通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部分国有农机公司完成改制重组获得新生;许多农机生产企业(集团)均组建了比较强势的市场营销部门(公司);连锁、代理、配送以及“品牌店”、“形象店”等新的流通方式蓬勃发展;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市场达到七十余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开始进行探索;现代营销理论、公共信息服务、农机流通发展战略在行业内外被广泛关注。等等。近几年,全国农机流通企业维持在7000—7500家,县以下经营网点约为75000个,从业人员约22万人。其中:具有较大规模的农机流通企业100家,年销售额达到300亿元;骨干农机大市场15家,年交易额达到200亿元。一批具有综合实力和自主品牌的“龙头”农机流通企业开始涌现,开创了为农服务的新局面。

二、我国农机流通业的发展成就

农机流通业一直是微利行业,长期承担着“支农”的社会责任。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机流通业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流通发展道路、打造农机流通网络和业态、创新农机流通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为我国农业机械化跨入中级阶段以及促进农机工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1、现代农机流通格局基本形成。到目前为止,基本形成了以农机流通企业、农机大市场和农机生产企业的营销部门组成的多元化的农机流通格局。打破了过去传统的按行政区划经营的流通模式,初步形成了注重品牌和服务的“发散”营销模式,使农民购买农机、使用农机以及获得服务更加方便、快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农业生产 信息服务 农业机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