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改革铸就辉煌之路


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办农机服务公司,开展有偿服务,农机化服务工作逐步适应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机制,服务领域从单一的种植业向养殖业和城郊型农业延伸。农民高兴地说,哪里有产业化、农机化就服务到哪里。

农机发展找到了产业化经营这个新的载体,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机化发展不断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到2002年,“以种植业机械化为主体,以水产养殖业和城郊型农业机械化为两翼”的农机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2002年,全市新增农机具4800台套,农机拥有量达到5万台(套),农机总动力33.4万千瓦,分别比1992年增长43%和17%。

惠农政策——农机化发展春天到来

当二十一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国家出台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

购机补贴政策自2005年在我市实施以来,农机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补贴计划,补贴指标实现了四年四大步:2005年争取购机补贴资金50万元,2006年达55万元,2007年突破百万元大关达141万元,2008年又在2007年基础上实现了翻番,达276万元。四年来,共补贴机械2058台套,1928户农户受益。

农机人知道,引导农民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才能彻底解决农民“三弯腰”问题。2005年,华容镇种粮大户廖金炉率先在我市使用插秧机,从而改写了我市无插秧机的历史,彻底改变了几千年来我市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的劳作方式。尝到机械插秧甜头的廖金炉逢人就说:“往年每到插秧季节总是为请工而发愁,一季下来至少得半个月的时间,人累个死。现在有了机械插秧,我承包的170亩水稻田一个星期就全部插完,既不愁请工,又不担心插秧期长误了季节,同时机械插秧每亩成本比人工插秧还要低28元,节约了用工成本,用机械插秧确实好。”

“耕牛是农民的命根子”,这种传统的耕作观念随着大量耕作机械的发展逐步被打破。2007年,杨叶镇三峡村十二组率先实现无牛耕作。村民刘定国高兴地说:“用牛耕既要犁又要耙,用机械旋耕能把两道工序一次完成,效果比牛耕还好”。

每到农业收割季节,在农田金色的海洋里,出现了农机人奔波的身影,他们主动为有机户和无机户牵线搭桥,收集发布跨区机收信息,组织机械跨区收割。2005年到2007年,全市共组织141台次联合收割机参与了全市中、晚稻跨区收割,其中引进武汉、河南、江苏等外地联合收割机40台,共完成机收面积39万亩,机收水平达到22.8%。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这一切,农机人没有止步,他们正以勃发的英姿,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迎接光辉灿烂的明天,谱写新的辉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脱粒 农业机械 农业生产 产业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