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头儿上出现了个“洋专家”。2018年9月,在四川省眉山市三苏镇一个果农的柑橘园里,一位“洋专家”正在仔细地查看柑橘的果型、叶色,时不时地通过翻译询问果农,在解答果农的疑惑时生怕果农听不明白,还手脚并用地表达。这位“洋专家”就是德国施诺德研究院的埃博特博士。
洋专家来自德国
埃博特有深厚的专业背景。1984年,他从德国波恩莱茵弗里德里希·威廉安大学硕士毕业;4年后取得博士学位。埃博特前往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做了一名讲师。2000年,他当上了洪堡大学水果科学系的主任。
2010年,埃博特进入明斯特康朴(COMPO)专家有限公司,做研发部主管。2017年,公司分拆研发部门建立“Synergie GmbH”(施耐德研究院),任命埃博特为运营主管,负责特种肥料、生物刺激剂等产品的开发、教学和培训等。
埃博特所在的施耐德研究院总部位于德国西部的明斯特市。作为欧洲金正大公司家族的一部分,施耐德研究院的任务主要是开发增效肥料(EEF)和生物刺激剂的解决方案、提供化肥技术和应用的咨询服务、开展田间和温室的作物测试以及技术研讨会,还会为金正大员工和客户进行培训。因为在生物刺激剂和特种肥料方面的显著成果,施耐德研究院代表金正大成为欧洲生物刺激剂行业委员会(EBIC)成员。
成为“中国农业通”
埃博特说,他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考察各国的农业情况,中国是他非常重视的市场之一。
“中国的农业正在发生变化。人们从农村迁移到大城市,他们花更多的钱购买食物,对于安全和健康的产品需求越来越高。”埃博特说,“环境问题将在不久的将来更受关注。农户在生产农产品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减少化学品的投入。就肥料而言,这将导致更有竞争力的增效肥料用量提高,农户追求以更少的投入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
“我看到中国的农业开始以质量为导向,且开始关注环境。中国耕地很少,唯一的解决办法是集中使用土地,而且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埃博特总结道。中国农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席之地,这必须达到更的高质量标准,并消除有害残留物。
埃博特认为,中德两国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
埃博特介绍,德国的平均农场面积已经达到60公顷,而在中国,一个农民拥有的面积不到2公顷。“这意味着数以亿计的中国小农户正在非常小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和养殖畜牧。他们以非常密集的方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化学品。”更关键的是,德国农场的数量还在稳步下降,25万农民以高质量和高环境标准的先进生产技术生产农产品,诸如遥感或滴灌系统或其他“精准农业”技术。
另一个差异是由两国的气候状况造成的。中国几乎涵盖了从北部山区到南部热带地区的所有气候带。因此,中国可以生产各种作物,而德国只能生产温带作物。
肥料大国必须提高质量
谈及中国肥料市场的发展,埃博特也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今天的中国是国际市场的重要角色,其化肥的生产、消费和出口都会给全球市场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
埃博特认为,2015年,中国首次提出化肥施用“零增长”政策,这推动着中国化肥生产商转向生产增效的高效率肥料。除此之外,中国政府正在以政策引导农民逐步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工程。它会使中国化肥行业重组肥料的开发和生产。
对于出口而言,埃博特认为2017年开始减少甚至取消出口关税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中国已覆盖全球化肥出口的20%以上,其中大部分中国产品出口到印度、越南和巴基斯坦。
目前,全球农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环境、政策也在更新迭代。埃博特认为未来市场需求的重点会放在对环境友好的肥料产品或者助剂上,比如生物刺激剂的发展前景就很乐观。(施诺德研究院是金正大在欧洲设立的新型肥料技术和产品研发中心) (文/图 熊鹤雯)
埃博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9-04-26/hq_19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