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缘由是:上文提到的复合肥含量为15-15-15,而检测总养分为44%,属有效成分含量与登记批准内容不符的肥料产品。总养分只少了1%!倘若企业能够稍微提高一下产品出厂标准,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应当发生。在这场企业与职能部门开展产品质量抽查的博弈中,经销商成了牺牲品。
当下的农资零售商大多都是在家门口做生意,自家销售的产品被曝光不合格,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个致命打击!更意味着,经营多年建立的商品诚信也受到严重损害!
然而此类问题并非个例。例如,农业部通报的2015年春季肥料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农业部组织8家部级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河北等25个省(区、市)的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企业和农资市场的183款肥料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主要问题为单一养分和总养分含量不足。
所谓总养分,一般是指肥料中元素氮、磷、钾的百分含量之和,主要养分含量“减肥”严重,将影响到农作物正常生长,损害农民利益。
早前,国家质检总局执法人员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调查发现,至少有37家企业涉嫌非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肥,甚至形成地下产业链条。执法人员调查发现,这些企业除用工业废水、碱水露天生产晾晒氯化铵外,还普遍存在偷减有效养分的情况。
此外,一些企业违规生产“定制肥”,虚标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也十分普遍。一家化肥企业的技术人员介绍,所谓“定制肥”,就是按照客户需要进行生产,要什么含量生产什么含量,而外包装上标示的养分含量也由客户自行确定。
“氮磷钾三元复混肥中,钾肥的成本最高。”据业内人士介绍,偷减一吨养分,每吨化肥大概会降30元至50元的成本。“要知道一些企业生产线开动一次,产出起码也是成千上万吨。”
除了来自产品上游的压力之外,假化肥泛滥也是当前农资商需要面对的主要压力之一,这种现象导致正规化肥销售遇到很大阻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7-05-15/hq_19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