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杭州的味道,似乎就闻到了桂花的味道。所谓三秋桂子,满城飘香。但在杭州,桂花绝不仅仅是一朵花那么简单。一座村庄的近万棵桂花树,如何让满觉陇成了“闻香下马”的观光宝地?一棵桂花树价值几何?又是怎样随着城市化进程与房地产步伐进入到各个社区?一季因高温而迟开、因台风而早谢的桂花,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延伸出来的桂花经济?本期专题借“桂花之名”,想观察的是杭州这座城因一朵花而带动的经济和生活,人与自然“共赢”的依存关系。
一家满觉陇的茶座,在桂花季的一个半月左右,大概能赚两到三万元。
一棵“状元红”百年大花丹桂,园林公司10年前收购价不到2000元,现在售价将近10万元。
一幢售价1000万元的别墅,如果院子里种植了一棵直径50厘米以上的大树,据说房价就能增值到1200万元。
杭州的桂花生意在杭州,自古以来,与花有关的一切都可成为生意
在南宋时期的杭州,湖畔和南郊就有不少可供人们自由出入的公园和花圃。每逢节庆,度假人群就会向这些地方拥来,以欣赏奇花异树。
春看桃花,夏观荷花,秋赏桂花,冬品梅花。
杭州一年四季皆有花可赏,著名的西湖十景中就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满陇桂雨、灵峰探梅等与四季花开相关的标志性风景。
在杭州,与花有关的一切都可成为生意。
在法国人谢和顺看来,“杭州最引人入胜的方面之一,在于其商业活动的纷繁多样。”在南宋时期的杭州,湖畔和南郊就有不少可供人们自由出入的公园和花圃。每逢节庆,度假人群就会向这些地方拥来,以欣赏奇花异树。其中有些人带着吃食、携着乐器,在湖边和环绕的小山间作尽日的远足。
杭州栽种桂花树的历史远在南宋之前,迄今已超过1600年,最早栽种在灵隐一带。唐朝诗人白居易作品《忆江南》中经典名句“山寺月中寻桂子”,写的就是在杭州灵隐赏月寻桂的雅事。
桂花,这米粒般大小的花粒,看着不起眼,却凭着醉人花香,“独占三秋压群芳”,带动了全城中人的生活热情。年年桂花飘香时节,整座城都浸在一股桂花甜香里中,杭州人扎堆聚会在桂花树下,吃饭、喝茶、闻香、打牌、聊天……除了赏桂,其他都算不上正事。
理所当然,桂花就成了杭州独有的一门生意。
仅在满觉陇一带,就把桂花做成了一条田园与繁华并重的商业链
下满觉陇的一家茶座,主打产品不过三样:龙井茶、农家菜、桂花栗子羹。“桂花季”一个半月左右,大概能赚两到三万元。
“以桂为名”,仅在杭州满觉陇一带,就从最早种树、卖花,到今天卖茶、开饭店、出租房子、桂花公园、主题餐厅、节日派对……把桂花做成了一条田园与繁华并重的商业链。
满觉陇村,更像一个以桂花为主题的农家乐。从各处结伴而来的人们,念叨着“三秋桂子”这句话,坐在桂花树下,“有钱花,尽管花”。
下满觉陇的“建法茶座”独占一块好地面,高出路面将近两米,坐拥几十棵桂花树,据说还有乾隆年间“宝树”。每年9月、10月,桂花开了,黄金季节也就来了。茶座主打产品不过三样:龙井茶、农家菜、桂花栗子羹。整个“桂花季”持续一个半月左右,大概能赚两到三万元——这笔钱谈不上多,但堪称“坐着挣钱”,等着别人送钱上门。
80年代初,改革开放让杭州人的“生意经”更灵活。满觉陇人试图用“一杯茶”打开致富路,一杯茶五分钱,让南来北往的客人“知味停车”。再用“一棵树”树立品牌,千年桂花树,让东去西行的客人“闻香下马”。那时,“摆茶摊”的方式已开始流行,村口几百米石子路,每棵树下都有一个茶壶、若干暖瓶茶杯、几个板凳。简单点的,直接就铺开席子在地上。
满觉陇总共有8000多棵桂花树,属于集体所有。20多年前,村里按承包到户的原则,根据产花量把树分给村民。至于分到的桂花树在山上还是路边,全靠抽签决定。“建法茶座”的主人运气好,一下抽到了“老桂花厅”的绝佳位置。
1983 年,桂花被选为杭州市花。1985年,“满陇桂雨”被评为杭州“新十景”之一。1988年,杭州西湖区政府定于每年国庆前后在满觉陇举办西湖桂花节。 1999年,建成占地面积近300亩的“满陇桂雨公园”,并正式将西湖桂花节列入杭州金秋国际旅游节庆活动,每年参加西湖桂花节赏花活动超过10余万人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9/hq_17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