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厦门文昌鱼的增养殖技术


  3.饵料的投喂

  进水口投喂,将经过一级培养或二级培养的藻液从进水口倒入,让其随水流扩散至整个养成池;也可利用泼洒法进行,一般选择为沙堆上方,将藻液均匀泼洒。

  4.日常巡护

  观察天气变化、检测光照强度、水温、盐度、pH值等理化指标,鱼群吃食情况变化,每天观察水体清洁程度。为避免早期水质恶化,可将沙滤过的海水再行过滤,尽量去除杂质,加强鱼病的预防措施,并做好养殖日志,发现情况异常及时应对,在文昌鱼仔鱼培育中需进行遮光处理,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造成大面积的死亡,提高养殖成活率,为防止后期水质恶化引起文昌鱼大规模死亡,要每天观察水质变化情况,饵料投喂不可过量,一旦发现文昌鱼数量减少,要立即换水,避免大规模死亡发生。

  三、分析与讨论

  1.亲本来源及提纯复壮

  近年来厦门海域大规模的清淤和采沙,文昌鱼的资源濒临灭绝,保护和恢复文昌鱼物种资源已迫在眉睫。汪伟洋等于1989年在厦门黄厝海区的专项调查中,发现了约2km2的文昌鱼密集区,其栖息密度高达1050条/m2,曾国寿等于1994年~1995年调查该海区密度为142条/m2,方少华等于2001年调查时文昌鱼密度为68.7条/m2,到2011年在黄厝海域几乎采捕不到文昌鱼。

  2012年采集的六千多尾的文昌鱼中,捕捞的亲鱼却明显小于往年,性腺发育也较差,排卵期明显滞后了,有性腺发育的还不到4000尾,能作为亲本繁育的仅2000多尾,亲本来源堪忧。2008年还曾用已经养成至性成熟的人工繁育子一代(F1)文昌鱼种600余尾作为亲体,繁育出子二代(F2)文昌鱼潜沙苗20余万尾,实现了文昌鱼的全人工繁育,但F1的亲体性腺成熟度发育不佳,出苗率低,F2体质差,死亡率高,加强此方面的科研攻关,开展亲本的提纯复壮,是保证文昌鱼产业化生产的首要前提。

  2.胚胎发育管理攸关仔鱼出苗率

  从受精卵培育到成体过程中死亡率非常高,稍有不慎幼体在孵化或发育过程中即全部消亡,采用适当的养护措施,只要度过这一段艰难时期,随着幼体变态潜沙后存活力和适应力的增强,死亡率低,群体的数量趋于稳定,子代发育至完成变态的成活率可大大提高。

  胚胎早期畸形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诱导催产时,应将亲本分期分批地进行低温养殖,避免亲本产卵质量不佳而导致胚胎畸形。此外,也应注意受精卵孵化的早期充气量不宜太大,避免水花翻腾过于激烈,造成胚胎发育畸形。一般地,孵化桶里的受精卵密度不高时,也可静水孵化。

  在仔鱼培育前期,部分仔鱼可能会因光线太强而死亡,需进行遮光处理,避免阳光直射。

  3.常年藻种支持

  常年藻种保障支持,是文昌鱼增养殖的后勤保障。源源不断保证文昌鱼的食用饵料——藻种的纯正,即使在阴雨季节,也得保障文昌鱼有充足的饵料来源。

  继续探索和研究文昌鱼各发育阶段系列的适口饵料,提高文昌鱼不同发育时期的生长速度,也是确保文昌鱼仔鱼顺利渡过变态期,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4.增加公益投入

  维护海洋生态多样性,恢复海洋珍稀物种,由政府部门开展海区增殖放流活动的效果明显,通过增殖放流可以补充和恢复生物资源的群体,改善了生物的种群结构,同时也能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有些濒危的物种,就是现在水里面很少的、受到保护的这些品种,我们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可以增加它的数量,起到了对这些濒危物种的保护作用;其次,增殖放流同时可以改善水质和水域的生态环境;再次,它增加了渔民的收入,促进了渔民增收。

  目前,文昌鱼小水体、小批量生产已基本达到稳定水平。然而要达到大批量的生产能力,还须在亲鱼的驯养、规模化生产技术工艺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只有突破大批量人工繁育技术,生产大批的文昌鱼人工种苗,提供放流增殖和人工养殖,文昌鱼的保护和资源的恢复才有可能,近年来,厦门市政府已经在文昌鱼保护区范围内多次投放文昌鱼成鱼(体长0.9cm~1.8cm)200多万尾,取得一定的效果。

  现在处在文昌鱼种质资源保护的节点时刻,已刻不容缓,只有大批量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才能为今后更好研究文昌鱼的分类、生态学、脊神经支配和神经分泌生理学、酶学、组织化学、生理细胞与胚胎发育实验观察、染色体、基因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提供研究素材。并通过探索文昌鱼工厂化养殖技术,从而造就出文昌鱼商品性养殖新兴产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藻类 过滤 海洋 增养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