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科学认识园林植物病害(下)



  治病先治“衰”
  ;&&
  如各种弱寄生性“寄主主导型”的腐烂病、烂皮病、溃疡病等。各种寄主主导型植物病害病原有两个特点:一是病原物长期且普遍存在于植物体上,不论病害“发生”与否,“危害”与否,病原物早已附着在植物体上,故病原具前置性和普遍性;二是病原的发育(浸染过程)是伺“机”而行,具有较强的机会性,这个“机会”就是植株本体长势的衰弱和生境条件适宜,促成了植物病害“偶发性”与“必然性”并存,通常情况下先有弱势、极弱势植株,而后才有诸病寄生,进而更大程度上摧残植株的长势,这就以恶性循环的形式构成了“病”对植物的“危害”。
  治病先治“种”(苗)
  ;&&
  各种先天性、遗传性植物病害皆因“种”引起,多数地方园林种苗检验缺失,检疫流于形式,引起种苗携病进城,种苗带病入土。对这种状况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已成为当前各地绿化的基础性隐患之一。一切化感性、窒息性、先源性、携带性植物病害皆因“种”而产生。目前,许多绿地建设实际上都是不同程度的“带病工程”,绿化工程质量的全程监督多数缺位或形同虚设;“适地适树”在许多地方已沦为不受任何约束的装潢门面的口号,实际上是“地”与“树”“门不当,户不对”,“地”不考虑“树”,“树”不适应“地”;种植环节对植株病害“宽宏大量”的高容忍态度和对病株、病部“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知识盲点以及种植流程的粗疏、马虎、追风赶潮,已成为各地绿化另一基础性隐患,也给后期绿地养护管理带来无尽的“麻烦”和被动。
  治病先治“管”
  ;&&
  水、药、肥、剪、护等管护不是防控植物病害的唯一手段,但是科学合理的养护和管理是将植物病害“发生”控制在最小范围、“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的最终手段。
  所以,必须认识到:传统的植物病害防治关注的是“末端”,是症状显现之后的“治”,是危害产生之后被动型的“防治”,实际上是难以真正奏效或收效甚微;科学的植物病害防控,把握的是“源头”和“过程”,立足于“防”,是危害形成之前或之初主动型的“防控”。两者付诸实施时从理念到技术举措,虽然不可分割,但又必须予以区别,主次分明,有所侧重,这样才能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中真正实现园林植保“16字方针”(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所强调的“科学防控”。
  (作者系山东济南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原总工程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物病害 病原 绿化 寄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