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经

贵州三穗县致富成功案例:“订单”蔬菜鼓起群众“钱袋子”


    “我家就在瓦寨镇调洞村,离基地不远,白天在基地干活,晚上回家,收入稳定,一年有一万多块钱收入,承包出去的一亩多地还有七百块钱分红,我觉得很好,比在外打工强多了。”6月14日,在三穗县中小学营养餐蔬菜供应基地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吴本兰一边收菜,一边高兴地说。自从成为基地的固定菜农后,心情格外轻松,并且顺利脱贫。

    三穗县“中小学营养餐蔬菜供应基地”位于三穗县瓦寨镇调洞村,是周边县市规模较大、比较有名气的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萝卜、白菜、莴笋、西葫芦、辣椒等20个蔬菜品种。成为全县营养餐蔬菜供应基地后,调洞村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由调洞春晖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县教育局签订了“订单蔬菜种植协议”,每天向学校供应营养餐蔬菜超过3000斤,每天提供的就业岗位40余人,长期安置就业20余人,带动贫困户就业126人。营养餐蔬菜销售收入平均每天达4000元。
    与吴本兰在蔬菜基地务工不同,调洞村种植大户杨光群则是选择利用自家的土地搞起了种植,种植辣椒0.7亩。由于与调洞春晖蔬菜专业合作社签订了蔬菜种植协议,销路就不再是她担心的问题了:“我家种出来的辣椒不愁销路了,有合作社主动来帮我们收,带动了很多村民和贫困户发家致富。今年预计有1.5万元的收成。”杨光群对“订单蔬菜”赞不绝口。

    “合作社不仅与县教育局签订协议,安排40名村民常年就业,还坚持精准施策,向贫困群众下‘订单’,一方面引导贫困群众选准致富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另一方面满足全县64家中小学的营养餐蔬菜供应。”三穗县调洞村村主任、春晖合作社理事长肖以江说。
    从大棚到学校,从山野到餐桌,三穗县瓦寨镇调洞村依托“订单协议”发展蔬菜产业,让种植蔬菜成为了村民和贫困户的增收项目和脱贫门路。
    同时,三穗县瓦寨镇党委还着重加大3个方面的帮扶力度:一是坚持“三加一创”联合带动模式,从镇党委选派1名党建联络员,在申报扶贫项目、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市场开拓等方面对合作社进行帮扶,指导基地引进甜叶菊等新品种;二是帮扶贫困户,鼓励贫困户以申请“特惠贷”资金、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三是帮扶种植户,发动合作社带动37户蔬菜种植大户签订种植协议。
    此外,村两委还极力指导基地与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2016年,春晖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县内6家合作社,成立了贵州富穗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全县各中小学的学生营养餐配送原材料。今年5月,又在县城农贸市场开了一家蔬菜直销门市部(实体店),按批发价提供新鲜的绿色农产品,每天实现蔬菜销量2000-3000斤,赶集天可实现蔬菜销量5000斤左右。
    2016年,基地蔬菜销售量1615吨,销售收入323万元,为调洞村集体和贫困户分红共14.5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1元,比上年提高17.15%,实现贫困户13户54人脱贫摘帽。今年,基地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萝卜、白菜、莴笋等“订单蔬菜”500亩,覆盖全村192户家庭738人,其中贫困户104户356人,预计为群众提供现金收入近5万元,可实现全村每户家庭户均增收500元以上。
    下一步,三穗县瓦寨镇党委政府还将安排投入了财政扶贫资金227万元,把基地打造成农文旅生态农业示范园,让贫困户吃上“产业饭”“旅游饭”,鼓起“钱袋子”,甩掉“贫困帽”,走上“致富路”。
    三穗县瓦寨镇调洞村把“订单农业”作为推进蔬菜产业化的一项重要措施,依托基地带面,合作社串线,全方位对接贫困户,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使村民和贫困户吃下“定心丸”,放手搞蔬菜种植,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可借鉴的造血式产业扶贫路子,真正将产业扶贫扶到“点子”上和“根子”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辣椒 萝卜 白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