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槐荫区玉清湖办事处常旗屯村,一进村就看到了连片食用菌大棚。这些大棚属于槐荫区富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的。据悉,该合作社依托本村种植蘑菇的传统优势,为村民拓宽了一条产业致富路。说起合作社,不得不提它的负责人——济南市农村实用人才、济南腾飞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
历经十余载的拼搏与开拓、奉献和付出,刘军和富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以良好的口碑和骄人的业绩赢得了一大串沉甸甸的荣誉。富民食用菌合作社成为济南市远近闻名的绿色食用菌生产示范区,而刘军也先后获得济南市农村实用人才、省农牧渔业丰收奖、济南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放弃“老板”身份回乡创业
刘军介绍,他最开始的时候,是在回民小区里面卖中式糕点,当时月收入能到8000多元,比社会普通职工的月收入高出很多,像八月十五等旺季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到1.5万元,即便是淡季,一个月的收入也在五六千元,是名副其实的“万元户”。
即便挣了再多钱,但是由于常年离开家,撇家舍业,这让刘军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于是2000年,他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
刘军先是学着养猪,后来看到村里有人开始种蘑菇,就去别人家帮忙,边帮忙边学习,从研究酸碱度、空气湿度等指标,到选种等,掌握了相关技术后,他就开始琢(着自己种蘑菇。一开始的时候,别人家都是1万多斤原材料的规模,刘军直接就上了四五万斤的原材料,当时不少人都劝他别一上来就弄这么大的规模,干不了。他说,只要肯下功夫,好好钻研,没有干不成的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四五万斤的原材料,半年时间就产了6万多斤的蘑菇,纯利润达到了6万多元。
摸索了两年后,从2007年开始,他又将目光放到了蘑菇种子的研发和培养上,自己做种子。刘军解释道:“那个时候,村民都是从聊城、齐河等外面的地方往家里拉种子,但是由于运输的路途遥远,再加上颠簸对种子的破坏,买回来的种子可能会在路上感染一些杂菌,质量保证不了,导致蘑菇产量的下降。当时村里很多大棚由于受到病菌的感染,整个大棚的种子都坏掉的现象时有发生。”
2007年开始,刘军决定自己研究做种子。他先是向山东省农科院的农业专家请教蘑菇种子的制作方法,之后又从农科院买来了蘑菇原种。在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后,刘军开始用自己作出的种子进行蘑菇培植。第一年的效果就非常的好,一个个蘑菇菌包鼓鼓的,还白得像雪,跟“白胖娃娃”一样,他看到后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当年产量就非常高,一个大棚内几乎没有出现一个感染病菌的蘑菇菌包。
不安稳的刘军又开始琢(他的下一项“改革”,改变蘑菇的成熟时间,让蘑菇尽量早些成熟,好提前抢占市场。刘军想到就去做,于是2008年9月下旬,在正常的蘑菇还在等待近10天才能成熟时,刘军的蘑菇就已经开始陆续出库,当他拉着满满一卡车的蘑菇到匡山批发市场时,一下车,周围就围满了前来买蘑菇的批发商。平时2元一斤的蘑菇,他卖到近5元,头三天就把这半年的成本收了回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当时的一个棚他放了3万斤的原材料,比平时少放了1万斤,但纯利润就能达到7万元以上。
抱团发展让蘑菇产业不断壮大
随着自己的蘑菇事业越做越好,周围村民的生活却还是和以前一样,这让刘军开始琢(,自己富了不行,他还要带领村民一起发家致富。于是,在2011年,刘军联合自己村里和周边几个村30多户种蘑菇的村民,一起成立了合作社,共同种植蘑菇。
“当时,我就是想着把大伙集中起来,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种植模式,抱团闯市场。”最让刘军头疼的,还是如何转变村民传统种植习惯和思维的问题。刘军打了个比方,以前大棚都是盖草被,现在则都是用卷帘机自动化保温;以前大棚里的浇水还都是人工,现在则用上了滴灌,这从无到有,都是需要思想上的转变,种植蘑菇也是一样的。之前,村民都习惯到外地买种子回来种,现在通过合作社规范经营,让他们慢慢接受用自己研发的蘑菇种子来种蘑菇,这就是巨大的进步,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相当的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7-11-13/3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