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咯咯、咯咯咯……””循着这声音,日前,记者走进巴中市恩阳区明阳镇凤梁村4社的生态养鸡场,只见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掩映着一间一百多平方米的白色瓦房,房子四周、树林下,一大群一大群的鸡,有的在追逐嬉闹,有的在悠闲觅食。
“这几天上门订购的人太多了,我捉鸡都忙不过来了!”正在捡鸡蛋的养鸡场老板陈新宣乐呵呵地说。
今年52岁的陈新宣是凤梁村人,2003年,因家庭贫困,他和妻子踏上了去海南务工的路,在一家养鸡场打工。
“常年在外务工,无法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小孩,是我心里最深的痛。”陈新宣说,2012年,父亲病情加重,他毅然回乡创业。
“我一定要找一条适合在家乡发展的路子。”回来后,看到家乡落后的情景,陈新宣暗自立誓。
“由于以前在养鸡场打过工,有过硬的养鸡技术,所以我决定重操旧业。”说干就干,2014年6月,陈新宣把在外打工的4万元积蓄和在亲戚朋友处东拼西凑的3万元,全部拿出来购买鸡苗、搭建鸡棚,在屋后建起了养鸡场,开始了规模养殖。
记者发现,陈新宣夫妇除了养土鸡,还养价值较高的乌骨鸡。与在外打工的日子相比较,陈新宣坦言,回到家乡更踏实、有归属感。
“养鸡是个技术活,我养鸡坚持做好三点:一是抓好防疫,按时给鸡打预防针,随时观察鸡的生长情况,发现疫病苗头立即治疗,打针治病我是轻车熟路了。二是给鸡喂饲料要有固定的地点,因为场地比较宽,所以每次投放饲料都有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到时‘开饭’,鸡才会长得好。三是鸡场要通风干净,冬天要做好保温工作,及时清除鸡舍里的粪便,给鸡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说起养鸡来,陈新宣头头是道。
“我养鸡采取林下生态散养模式,树林是天然的‘健身房’,充分的运动让肉质结实。”陈新宣说,鸡平时在山林里捉虫子吃,喂的是玉米、糠壳等杂粮,饮的是天然的山泉水,不仅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还提高了品质和口感。
鸡场办得风生水起,经过一年努力,陈新宣的养鸡场出栏成品鸡4000多只,收入达到18万元,乡亲们都叫他“鸡大王”。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多带领几个乡亲养鸡挣钱,这样乡亲们就不用到外边打工了。”陈新宣致富不忘众乡亲,对求学者毫不保留地讲解养鸡理论和饲养技术,提供免费服务,在各个场合进行养鸡技术培训。
2015年,在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的支持下,陈新宣成立了巴中市恩阳区玻涛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发展1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已有3家。
“今年我将把规模扩大到5000只,收入达到20万,争取在老家搞出点名堂来。”陈新宣说,“在外打工养了十几年鸡,没想到却在家乡发了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7-04-26/19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