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昱恒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黄爱华。
先富带后富,如何带,带出了哪些成绩?近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近湖南省内10个先富带后富典型人物,聚焦“带”字下的酸甜苦辣和坚持,对话“先富者”,看他们如何厚积薄发,分享其带领致富的心路历程。
仲夏时节,生机盎然。
永州市伊塘镇孟公山村的田间地头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白色的大棚连成一片,在太阳的照射下泛着金光,细瞧之下,田地里全是绿油油、圆滚滚的西瓜。
一大早,管解元就开始在自家的西瓜棚里忙活,瞧瞧这个、拍拍那个,挨个查看西瓜的长势。“今年的收成还不错,挣个30万不是问题!”管解元摘下熟透了的西瓜,腼腆地笑着。
一旁的永州市昱恒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黄爱华顺手接过管解元递过来的西瓜,稍用刀一切,只听见“叭”的一声,西瓜从中间裂成了两半,露出了水灵灵、红通通的瓜瓤。
7年前,黄爱华在伊塘镇发起成立了“五星西瓜专业合作社”,管解元是最早一批加入的社员。
7年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西瓜,伊塘镇连片种植黑美人西瓜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连片种植示范区,带动和辐射周边县区乡镇种植黑美人西瓜达10万多亩,年产值超过1.8亿元,合作社的3000名社员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
“伊塘黑美人,扶贫黄爱华”,成为永州市“精准扶贫”的两张名片。
7000亩荒山野岭变身“黄金地”
“别看现在的孟公山村这样欣欣向荣,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孟公山村村支书潘国荣告诉记者,以前的孟公山村没有产业、没有集体经济,虽然村里一直有种植西瓜的传统,但由于分散种植、品种杂、种植技术跟不上市场需求等因素,瓜农们辛苦一年,收入并不高。
1984年,黄爱华从部队退伍后便回到家乡从商,凭着过人的胆识和眼光,不久便小有所成。看着家乡的荒芜景象,黄爱华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上这些土地,帮助乡亲们共同创业致富。
“大产业才能带动大发展!”黄爱华认为,产业扶贫是最好的脱贫途径。针对当地种植西瓜的传统,他把眼光瞄向了“西瓜产业”。
随后,黄爱华投入了大量资金,将孟公山村7000亩的荒地流转盘活,按照种植区、养殖区、花卉苗木区等进行规划布局,平整土地,铺设灌溉设施,建起温室大棚,将7000亩荒山野岭变成了“黄金地”。
“黄金地”里种出“黑美人” 一年西瓜收两季
2009年,黄爱华发起成立了“五星西瓜专业合作社”,带领瓜农们“抱团”发展。“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供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利用这五个“统一”形成集聚效应是黄爱华为合作社制定的宗旨。
合作社成立之初,许多村民是“怀疑”的。管解元就是其中一位,“真的能挣钱吗?种不好会不会饭都没得吃了?”
那个时候,黄爱华把提高技术含量、提升西瓜品质作为首要任务,不仅邀请了西瓜育种专家孙小武来村里现场指导,还带着管解元等几位村民去外省的西瓜种植基地学习经验。
“亲眼看到了,又学到了,这下我就放心了。”第一年,管解元便种了13亩,挣了6万多元。
村民们看到第一批社员种西瓜得了“甜头”,大家也纷纷效仿起来。很快,孟公山村的田间地头都种上了西瓜,建起了大棚,种植黑美人西瓜面积达1万多亩。
“原本只能种一季的西瓜现在可种两季。”黄爱华介绍,经过多年的摸索,目前,合作社正在准备种植两季西瓜,这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能让产值翻一倍,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种上一个棚,当年就脱穷;卖完十亩瓜,小车开回家!”现在的孟公山村,白墙红瓦的座座新居依山而立,宽阔平坦的公路直通村民家,黑美人西瓜基地广阔无垠……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6-07-25/26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