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雷州小伙“喜耕田” 返乡种瓜能赚钱


 

雷州小伙“喜耕田” 返乡种瓜能赚钱

陈远在大棚里查看反季节西瓜的长势。

  电视剧《喜耕田的故事》曾风靡一时,该剧主要讲述了农民工喜耕田受国家富农政策的影响,决定离开城市返乡务农,并带领乡亲打造规模化农业综合公司的故事。在雷州市附城镇韶山村,有一位名叫陈远的80后大学生,他毅然放弃大城市丰厚的待遇,回乡发展高效农业,带领乡亲们奔康致富。“我希望能当上现实版的喜耕田!”日前,面对笔者采访时,陈远笑着说。

  放弃城市工作重返“农门”

  今年27岁的陈远,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子弟。2007年毕业后,他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广州谋到一份薪水相对丰厚的“体面”工作,很多同村兄弟都向他投以羡慕的眼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工作上顺风顺水的他,竟然作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辞职返乡。那是2012年春节期间,陈远回家过节,看到有些乡亲聚集在小卖部里游手好闲。当他问及原因时,得到的答案是大家无事可干,以此来消磨时间。

  韶山村位于雷州东洋的腹部,当地群众以一年两造水稻种植为主,晚造收成进入冬季后,农田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如果土地不闲置,人也就不再空闲。”于是,陈远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辞掉工作,回到家乡发展农业种植。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我的想法,因为对我们大多数农民子弟来说,能够走出家门,在城市里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实属不易。”陈远坦言,自己是一个“农二代”,家在农村,根在农村,农村广阔天地也能有所作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乡亲奔康致富,改掉村里的陋习,这也不失为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

  建基地发展现代农业

  万事开头难。尽管出身农门,但对于攻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陈远来说,农业种植经验几乎一片空白。2012年,他承包了10亩农田种植黄瓜,每天起早贪黑,精心投入瓜地管理。眼看着黄瓜即将进入采摘期,谁料一场台风来袭,瓜园里棚倒藤断,所有心血付之东流。

  初次种植宣告失败,但陈远并不气馁,2013年,他科学安排黄瓜种植时间,巧妙避开台风多发期,并试验大棚种植,最终获得丰产丰收,每亩收获黄瓜4000多斤,净赚了5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去年他又搞起钢架大棚,黄瓜的产量翻了一番,亩产量达8000斤。

  而对香瓜、辣椒等作物,陈远也同样先行试种,在获得相关经验后再进行大面积种植。如今,他已建起近100亩的现代农业基地,开展大棚反季节瓜菜种植。“我们都是按照无公害的标准进行生产,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付虫害,我们把物理诱黏剂喷在塑料瓶上,挂在大棚顶部诱杀蝇虫。”陈远说。

  今年秋季,他在附城镇英山村承包了40亩农田,种植反季节大棚西瓜。“这里地租很高,每亩每年约需3000元。但为了学习浙江瓜农的种植经验,只好忍痛租了下来。”陈远介绍,浙江台州瓜农的反季节大棚西瓜种植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垄断地位。十多年来,大批台州瓜农在雷州东西洋种植西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能“偷师学艺”,陈远特地在他们的作业密集区租地同步种植反季节大棚西瓜。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陈远的塑料大棚与众不同,全部采用钢管为架,大棚高3米宽5米,彰显出“高大上”气质。这种大棚由他自行设计,搭建成本高,每亩约需5000元,但搭建这种大棚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且棚内空间大,更有利于劳作和作物成长。

  不改初心愿带富一方

  返乡创业三年多,陈远逐步成长为一名现代新型农民,但始终不变的是他的初心。每次基地需要用工,他尽量在村里进行招工,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据陈远介绍,他的基地每天用工量在8人左右,农忙时需要30多人,每天付给每名工人80元,这对于在家无事可干的村民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而让陈远感到欣喜的是,在他的带动下,村里不少村民也搞起了瓜菜种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西瓜 黄瓜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